【巡回演唱会演出曲目,仅供参考,曲目演出顺序及数量以现场为准】 ————————— 主目录:《俾面派对》《高温派对》《我早应该习惯》《午夜怨曲》《是错也再不分》《真的爱你》《鼓SOLO》《愿我能》《谁伴我闯荡》《灰色轨迹》《冷雨夜》《喜欢你》《旧日的足迹》《岁月无声》《大地》《不再犹豫》《Amani》《再见理想》《光辉岁月》《海阔天空》 备选目录:《情人》《遥望》《逝去日子》《无悔这一生》《永远等待》《冲开一切》《爸爸妈妈》《孤单一吻》《冲上云霄》《我是愤怒》《曾是拥有》《不可一世》《狂人山庄》《和平与爱》《无尽空虚》《无声的告别》《赤红热血》《亚拉伯跳舞女郎》《祝您愉快》《长空》《可否冲破》《怀念你》《命运是你家》《妄想》《完全地爱吧》 ————————— 演出合作、冠名赞助请联系 北京星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58693342
2024-11-05 08:18:18文|刘南豆 “都给我去冲,剧场版真的妥妥电影级的画质”、“不枉我等待了这么久,特效做的很好,打戏非常燃,看得我热血沸腾”。 9月14日,《完美世界》动画首部剧场版在腾讯视频正式上线播出,对特效、电影质感的夸赞也随之而来。观众的感受也体现在了数据上:上线25分钟即突破了腾讯视频20000热度值——《完美世界》剧场版是腾讯视频站内2024年全部动漫IP中最快突破这一数值的动画。 (图源:微博) 而作为首部讨论量突破千万、弹幕量破亿的动画,《完美世界》剧场版至今已经更新三年有余,并且分季度、分年度推出过数部特别篇动画。如今继续升级至剧场版,让IP的内容容量和影响力又上一个台阶,让内容以一种新的载体与观众见面,作为腾讯视频动漫年番中第一部拥有剧场版的作品,《完美世界》剧场版开了个好头。 这是对动画观众的回馈,也是对内容上的丰富,而从产业的角度而言,《完美世界》动画给所有长线开发的国漫IP提供了可参照的范本——如何在保证年番不断更的情况下,进一步产出新的内容载体,从而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延续IP生命周期。 剧场版,是《完美世界》动画IP长线开发规划的新起点。 当国漫有了剧场版 站在这个新起点之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道接一道的难关。 从业者和用户们都知道剧场版对成熟动画IP的加持。它给了内容更多向外延展的空间,人物、故事都更加丰满,也给了IP周边开发留足充分的想象。但对国漫来说,一部季番作品、年番作品的剧场版,仍然是一种稀缺形态。 一直以来,《完美世界》动画的粉丝都对剧场版有很高的呼声。主创们听到了这些呼声,但实际情况是,创作一部剧场版的难度并不小。 (图源:微博) 寻找到适合剧场版呈现的剧情,是首要的难题。 腾讯在线视频动画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完美世界》剧场版总策划崔超告诉毒眸,“由于剧场版的独立付费属性,我们需要找到年番用户和剧场用户的内容平衡点,我们曾经也想过以年番中的大节点,如最强一战、柳神无敌救场等剧情单独拿出来以剧场版的形式重点塑造,但考虑到会破坏年番用户的观影体验而作罢。” 最终,《完美世界》剧场版给出的解法是,“我们采取了它原著里面的很多设定,在原著的基础上去衍生的原创故事。”总编剧袁洁表示。总导演张帅补充道,“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耗费的时间非常多,和做年番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完美世界》剧场版剧照(图源:豆瓣) 而要制作一部剧场版,不仅内容需要严格筛选,其制作的生产力也十分紧缺。面对年番同步进行的更新压力,制作组需要更加科学缜密的规划,才能抢出足够的时间用以制作。 崔超提到,制作组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抉择落实《完美世界》剧场版的故事和制作方案,并为后续的剧场版内容策划进行系统排布,“从选题、剧作、美术等前期环节再到中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有重叠的时间。我们使用了相比年番更新的技术和流程,才能极限地克服时间这个最大的难题。” 执行导演陈伟东也表示,“档期非常紧,因为我们想把最好的画面效果、剧情呈现给大家,我们的团队在体力上面、脑力上面,也是拼尽了全力,在这个档期内把它给完成了。” 在攻克了诸多难题之后,《完美世界》剧场版的最终呈现承接住了粉丝的期待。 《完美世界》剧场版站内开分(图源:微博) 片中不少名场面,持续为观众所津津乐道,比如石昊主动吸入灰烬,以命相搏封印界门的一段,全新的人物形象设计搭配上炫酷的战斗特效,让观众的心也随着主角的命运而起落。 像这样精良的打戏片段,正片中还有很多。主创对毒眸透露,剧场版共3212个镜头中,涉及1891个武戏镜头,占比接近60%。而全片的总特效镜头数就高达2535个,占比接近80%,最大化了观众在视听上的极致体验。 (图源:微博) 支撑这样精致画面的,是《完美世界》动画突出的技术水准。此次《完美世界》剧场版的制作采用了包含nigara粒子与chaos破碎特效的UE视效预演技术,在年番动画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升级。 据视效总监詹长煜介绍,“我们做了很多隐性的视效工作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用大量定制资产制作的离火城。离火城在设定上是非常独特的,像一朵莲花一样展开,所以需要定制化资产。定制化的资产放到场景中去,跟用素材去拼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官,观众会觉得你很用心。” 除此之外,主创团队还尤为在意画面上的细节设计,力求让每一个地方都经得起推敲。总导演、美术监制陈成表示,“美术上的重点是,不停地反复迭代。剧场版制作中我们一直反复推敲,通过的稿子到我这边基本上会毙掉4到5次,可能最终在投产的时候,这个美术也就才刚刚通过。这样的话它的成本和耗费的精力都是成倍的。” 在音乐方面,音乐总监王雪和音乐制作吴晓飞告诉毒眸,“我们结合一些国风的元素,比如说笛子、二胡什么的,再加入一点点现代的电子合成器的元素。这样既有宏大的世界观,又有一种现代的激情的感觉。” 《完美世界》剧场版音乐(图源:微博) 因此,对行业来说,《完美世界》剧场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番外”,它的生产过程也是非常值得借鉴参考的。崔超提到,《完美世界》剧场版突破了网络视频平台动漫IP的开发模式,“这一次成功的尝试意味着我们有更多方法去打造内容矩阵,将大家喜爱的角色和故事用更多不同的方式带到屏幕前。” 从剧情的选定到产线的搭建,再到技术手段的运用,如何在积极推进剧场版进度的情况下又不影响年番的正常节奏推进,这些都是可以为其他国漫IP所借鉴的宝贵经验。 IP能量的最大化 如果把一部动画的剧场版视作皇冠上的明珠,那么一个动画IP的长线开发实际上是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也就是明珠之下坚实的底座。在全球动画市场中,有许多耳熟能详的IP,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可以被挖掘数十年不断的内容宝库,这其实也反过来要求了,创作者必须对IP有长线开发思维。 事实上,《完美世界》动画是首部首季即为年番的国漫,从它的诞生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抱持着长线开发思路去运营的项目。 在做剧场版之前,主创就以每年更新的特别篇先做了探索,在动画周年庆的节点作为回馈的礼物“赠”出。 第一年,在《完美世界》动画周年庆之际,主创选择了以“双石大战”作为周年庆特别篇,第二年则来到了“七神下界”。这种“庆典、故事高光、季节节点”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用户的喜爱。在腾讯视频站内,《完美世界》特别篇的评分为9.5分,颇受认可。 《完美世界》特别篇腾讯视频站内评分(图源:腾讯视频) 崔超告诉毒眸,面对大家对这种内容形式的喜欢,后续主创们也逐渐增加了特别篇数量,”以年番+多特别篇的形式创造了属于完美和粉丝的独特陪伴方式。” 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特别篇到剧场版,《完美世界》动画的制作团队愈发成熟、生产效率愈发提高,才能让IP有更多呈现的可能。谈及未来,崔超表示,除了流媒体形式之外,希望能有将《完美世界》动画IP带向大荧幕的机会。 从一开始的年番到未来有可能登上大银幕的剧场版,《完美世界》动画达成了IP内容生产的三级跳。这不仅对于粉丝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对于IP自身来说,这也是延长IP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更多内容场景的加入,也就意味着它能带来更多新的受众。 《完美世界》动画剧照(图源:微博) 辰东撰写的同名原著小说完结于2016年,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完美世界》动画的出现,让它在新时期收获到了更多新观众的喜欢。想让它继续陪伴下一代人的青春,就需要通过动画年番、特别篇、剧场版等多种形式不断延续它的影响力。 在崔超看来,一方面,通过IP的长线开发,可以持续提升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和放大IP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用户。另一方面,通过“年番-特别篇-剧场版”的转化,也可以有效延长IP的生命周期,实现更长期的商业价值。 (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腾讯视频动漫还在探索基于“辰东”三部曲时间长河的世界观延展,确定更加科学的联动开发策略以及多IP联动内容矩阵。将IP的影响力相互叠加产生规模效应,才能让每一个IP的受众都实现最大化。 扩大IP的影响力、保持IP的稳定性,是文娱行业都共同努力追逐的目标,一个成功的IP能带来太多的想象空间。但每一个IP都是依靠好内容一步一步搭建出来的,行业需要像《完美世界》动画这样有IP意识的项目站出来,有规划有条理地为IP丰富内涵,再去探索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性。 这是行业中不可多得的样本,也是与观众的一场双向奔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9 08:18:42文|艾博 《永夜星河》正在以一种我们常见却又不常见的方式火出圈。 常见在于,从表面上看,它又是一部“大火的古偶”,当红95后小花领衔,短视频切片、社交媒体话题轰炸,新旧思维的碰撞产生的戏剧冲突,似乎都“好像在哪里见过”。 不常见在于,剥开这些话题,你就会发现,《永夜星河》的骨子非常的新,不论是近似游戏的任务设定,还是女主的思维模式,都是此前古偶不常见的东西。 同样重要的是,正在腾讯视频独播的《永夜星河》似乎不是当前市场唯一正在热播的古偶,好几部作品都在同时发力,呈现出了相当热闹的景象。有业内人士调侃,以往暑期档才能看到的景象,平移到了这个初冬时节,而在今年夏天还在被念叨的“古偶终结论”,也在随着季节的降温而冷却。 天气冷了,古偶热了。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将夏天对古偶的看衰弃之如敝履——即便说法有偏差,它的由来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而这种观点的另一面则是,“古偶”这一品类去往的方向,显然不是终结,而是在一次次更新迭代当中,证明价值、完成转身。 古偶变了 《永夜星河》确实火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火,不仅仅建立在原著IP之上,更是在剧集呈现的一端,表现出了“脱离固有套路”的真诚。 该剧开播第5天,豆瓣就开出了7.5分这一相当不错的分数,目前涨至7.6,开播第9天,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就突破了30000,舆情上,不论是古偶的基本盘受众,还是闻风而来的非古偶受众,都认识到了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古偶”。 《永夜星河》热度(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珠帘玉幕》《大梦归离》这类同样有不低热度的古偶作品,让许多观众恍惚来到了暑期档,借着“95花热度”的讨论,以及“郭敬明式审美”的话题,古偶再次回到了国产剧的舆论中心。 不过话虽如此,“古偶”这个品类的说法,其实没那么严谨。 大体上,人们习惯性把非严肃题材的、偏向男女言情的古装题材作品统称为“古偶”,真要具体划分,其实囊括了古代言情、仙侠、奇幻等等多种品类。在刻板印象里,它往往有着比较忠诚且稳定的受众群体,但不会像现实主义题材那样彻底出圈,在艺术层面的评价往往不高…… 但这种刻板印象,已然有着松动的迹象,不论是近些年屡屡出现的“高分古偶”,还是这次《永夜星河》街头巷尾的讨论,当一个品类在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它,用“新的标准”去衡量它。 比如,《长相思》当中“一女多男”设定的创新,结合剧情的推动,打开了情感线更深层次的可能性;《柳舟记》打破了一些古偶当中浓烈而狗血的印象,用轻喜剧的手法、平淡但不失起承转合的经营故事占据一片天地…… 眼光回到最近的《永夜星河》,它同样具备着很多“新”的要素,穿书的品类只是表面的现象,如果你观看了几集就可以发现,它的确跳出了“旧时代古偶”里常见的、落后的叙事,转向一种“在旧环境里完成现代年轻人叙事”的氛围。 (图源:微博) 这种手法在有穿越要素的小说剧集里相当常见,但真正能完成自圆其说的作品显然不多。从外部环境来看,这正是剧集行业能够发展到今天之后,行业与观众共同进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的写照——人们不再用品类、类别去筛分,而是以完成度、用“好作品”为更高的标准。 换句话说,在全行业追求“好作品”的当下,古偶概莫能外,这是变化的核心。 核心价值 古偶在变,但显然不会变成其他品类。我们换一个思路,古偶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如果你追问周围的人,当下流行的“情绪价值”四个字,或许会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答案。 这个稍显被滥用的词汇,之前其实更多地用在营销学当中。与“功能价值”相对应,“情绪价值”更多地形容一件商品当中“给人带来心理满足感”的部分——无须回避的是,我们以往谈论古偶时,并不太多地去讨论一部古偶作品在艺术领域有多先进。 换句话说,类型化、标签化,看俊男靓女,看浓情蜜意,曾经是“古偶受众”的有限追求,但这并不能代表,古偶想要成功,就不需要追求艺术性。 《与凤行》剧照(图源:微博) 事实上,这恰恰是古偶发展这么多年,曾经落入的一些弯路。古偶一度被很多局外观众视为流水线生产的剧集,具有一定的固定受众,但一个浅显的逻辑是,如果一个品类一直不变,哪怕是“固定受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它的受众也会被消耗。 外部的因素推动着古偶求变,可喜的是,一些前文所提及的变化,已经慢慢加入到了古偶当中,题材的拓宽也好,对世界观设定的重视也好,对细节逻辑的看重也好,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道理——古偶同样是剧集行业的一部分,所有剧集都应当做好的事情,古偶绝对不能是例外。 《柳舟记》剧照(图源:微博)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再看古偶的一些核心价值。 比如,对平台而言,古偶依然是数据表现最亮眼的一部分,时常和平台方交流就可以发现,在商业层面,古偶的受众稳定程度、拉新与付费的效率都首屈一指,回报率高且稳定,是平台不可能放弃的品类。 根据云和数据2022-2024年S+剧集复盘,在2022年1月1日到2024年8月31日上新的云合评级S+剧集当中,前十的剧集里有六部古装,除了《庆余年第二季》之外,《长相思 第一季》《与凤行》等五部作品都属于观众比较公认的“古偶”范畴,足见影响力。 (图源:云合数据) 而对于创作者尤其是青年演员而言,古偶仍然是飞升渠道,承担着“造星”重任。不论是近期热议的95花话题,还是以往85花大乱斗,古偶这个品类都向来是观众们争议的焦点,也是一些演员实现级别跃迁的关键,也是经纪公司们完全不愿放弃的领域。 “平台S级甚至A级以上的古偶,一定是最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名经纪从业人员告诉毒眸。一个在行业内津津乐道的例子是,《长相思》不仅仅给“大女主”杨紫带来了收益,在当时,“玱玹”张晚意、“涂山璟”邓为、“九头相柳”檀健次获得了50万乃至100万+的涨粉。 《长相思》(图源:豆瓣) 同样重要的,对观众而言,不论是追剧习惯,还是社交货币的属性,古偶同样具备着不可替代性。在对文娱热搜榜单的刷屏式占据的同时,其讨论的内容往往具备着现代性。 不论是《柳舟记》中对于情感关系的深度呈现,还是《锦绣安宁》当中对家庭关系的思辨,古偶题材表面上再“架空”,其本质都在反应年轻人的精神生活。 “新古偶时代” 显然,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停滞不前。剧集行业的新常态意味着,没有一个品类可以故步自封,古偶自带如此大的流量,也先天面临“新时代的质疑”。 换一种角度,平台怎样看待古偶,其实非常可以反应“新古偶时代”的变化:出品了《永夜星河》的腾讯视频,在数年前一度有着“IP+流量”的刻板印象,其代表品类就是古偶。 但最近两三年,腾讯视频已然将这种刻板印象彻底扭转,先是《漫长的季节》和《三体》成为2023年国产剧高口碑佳作,随后《繁花》成为2024年初现象级作品,2024下半年口碑登顶、并有望成为2024最佳国产剧的《山花烂漫时》,出品方也是腾讯视频。 与此同时,古装这个品类一直且仍然是腾讯视频的王牌,《庆余年第二季》的未播先火,《与凤行》、两季《长相思》带来的各种范畴的热度,再加上本次《永夜星河》的爆火,背后显然已经不仅仅是“IP储备”的问题,更关键的,则是不让古装、古偶品类脱离“剧集一般规律”的决心,是整个剧集行业在内容质量越来越好的同时,让古偶也“迈入新时代”。 2024年微博爆款剧集 而这种对新时代的重视,其实也是行业性的,从三大平台的态度来看,没有一家平台愿意放弃或者忽视古偶这个品类,比如腾讯视频连续推出《梦华录》《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两季《长相思》《与凤行》《柳舟记》等热度口碑兼备的作品,领跑每年的多项榜单。 其中,《长相思》从第一季火到第二季,都是所在年份暑期档的重磅剧集,《梦华录》的超高豆瓣开分引发了人们对古装剧集的重新思考,《柳舟记》的温馨节奏、《锦绣安宁》的起承转合,都代表着古偶在多方面的可能性。 以更大的视角来看,当我们将当下剧集的时代定义在“一个积极的新时期”之时,古偶所经历的,也是一种“提升下限”的改造。 对平台而言,积极往前走的意义在于,稳定而坚固的品类,不会随着对整体品质的追求而落后;对观众而言,在继续享受古偶品类带来的情绪价值的同时,能够继续享受整体升级所带来的娱乐消费享受,自然是一件更划算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古偶”这一类别,显然也是当下国剧在出海领域最为成功、最有代表性的品类,如何保障古偶品类的质量与形象,也能关系到未来国剧在全球市场的表现,这显然是更加“星辰大海”的舞台。 当新古偶时代来临,行业对古偶的认知,已然从单一的“流量和商业层面”的保障,转向了更全面的考量,但与此同时,古偶品类以往的一些优势也依然存在。整体上,我们自然不需要对它过多唱衰,恰恰相反,它正在经历一个新的阶段,重新认识之后,“好时代才刚刚开始。”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9 08:12:45文|刘南豆 “我希望未来更多拍大片的人还是相信,每一个周末都是春节档。这是一个愿望,我愿意把我的大投资第一个冲出来。” 在《焚城》正式上映之前,影片监制、出品人,安乐影业总裁江志强在院线经理映后见面会上的一番话,就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上被疯狂转发,无数从业者为此感到振奋。对于行业来说,这比《焚城》本身能取得的成绩更加值得关注。 豆瓣开分7.6,一部分影迷将其称为“港片近十年最佳”,双平台AI预测票房在2.42亿,这些或许都是影片上映之前超出大众预期的部分。毕竟,从类型来看,灾难片这一类型一直以来在内地市场难言卖座,港片的创作瓶颈也是一段时间以来有目共睹的难题。 (图源:猫眼专业版 灯塔专业版) 如何在这两个方向上破局,江志强对毒眸直言,“只要有好故事,就能吸引观众进场。” 灾难片需要新叙事 对于《焚城》而言,有很多个“第一次”。比如,在此之前,香港地区鲜少有灾难片,以及它还是一部聚焦于“放射物泄漏”的灾难片,这在灾难片史上也十分罕见。 在江志强看来,灾难片难以成行,曾经是技术难题,后来则是故事建立信任度的难题。“以前大家喜欢看灾难片,是因为他的视效很过瘾,让观众有新鲜感。而海外的特效技术非常成熟,所以海外之前做灾难片很成功。”江志强表示。 这也是香港这一地区此前少有灾难片出现的原因之一。只不过,到了现在,视效对观众的吸引力已经比过去大有下滑,所以在江志强的观察里,现在的观众要看的是故事好不好,故事成不成立。 “成立”这一点,其实比大多数人的想象要更难。江志强提到,“观众已经习惯了在美国有地震、有火灾,甚至有外星人来入侵。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地方,要让观众相信这些灾难会发生,是很难的。” 《焚城》口碑(图源:微博) 因此,决定做《焚城》,首先是因为江志强找到了事实上的基点,有了它才有了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能成立的基础。2019年,江志强看到了《时代周刊》转载2016年香港的一篇报道,当中提到美国一位研究电子垃圾回收的环保专家,追踪到发达国家的很多电子垃圾被运来了香港。通过与香港本地环保人士与记者的联合调查,他们怀疑有非法商人在香港拆下电子垃圾其中有用的电子零件后,再将其他垃圾转运到东南亚国家。“所以为什么我敢拍一部香港的灾难片,是因为我希望观众了解到这个真实存在的事情,我不是在拍外星人来偷袭香港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江志强表示。 但“放射物泄露”这一类事件,并不像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灾难如此可视化,如何在摆脱视觉依赖的情况下完成一部出色的灾难片,是《焚城》要面对的另一大难题。因此,影片只能用侧面的方式去展示灾难的残酷性,比如加入了一些对接触了放射物的人伤口的展现,比如刘德华饰演的角色范伟立多年之后皮肤上的一些变化,还有基于放射物遇水则爆的特性,加入了台风即将登陆的设定,将灾难的抢救时间框定在24小时以内。 《焚城》剧照(图源:微博) 毒眸此前专门进行过对灾难片这一类型的分析(点此阅读:《<出入平安>撤档,灾难片是“无效大片”吗?》),在国内市场中,取得过较佳商业成绩的灾难片凤毛麟角,除了早期的技术掣肘之外,也因大部分国产灾难片均与意识形态绑定密切,随着主旋律影片的受欢迎程度而起落。不过,时间来到近几年,更多的国产商业片正在选择切换视角,把主视角放置在小人物的身上,聚焦小人物面对灾难来临时的人性抉择。 《焚城》则是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港府在面对灾难时的应急处理决策,以及潜藏在决策之中的各方利益博弈。这一点上也受到了当年在内地市场票房火爆的《寒战》系列影片影响,当时不少观众反馈喜欢其中郭富城饰演的刘杰辉和梁家辉饰演的李文斌在警察局吵架的戏码。于是《焚城》在编剧过程中,选择了加入一条政府的叙事线,“我们核心想表达的其实不是有多少坏人,影片里除了非法转运的商人算坏人之外,其他人都只是立场不一样,从自己的立场来做决定。”江志强表示。 港片转型,靠质不靠量 除了《焚城》之外,江志强近几年做的创新性探索并不少,《还是觉得你最好》《毒舌律师》等在港片中称得上一抹异色的电影均出自他的手笔。 与《焚城》这样的“大片”相比,《还是觉得你最好》和《毒舌律师》不单是在类型上和成本投入上有差异,在针对受众上也大有不同。在江志强的出品策略中,会有针对粤语区和非粤语区电影的区分,而像《还是觉得你最好》这样的港式喜剧,依赖粤语区观众共通的地域文化而产生共鸣。 《还是觉得你最好》(图源:豆瓣) 但《焚城》是很明显的对非粤语区的开发思路,江志强透露,在香港和内地路演时收到的观众反馈基本一致,同时影片也在海外发行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因为这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而是去呈现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比如道路堵住了去帮忙推车的普通人也是英雄,所以它应该能收获到全世界观众的感动。在海外发行过程中,不少人对于发达国家将电子垃圾偷偷运到第三世界国家的主题很感兴趣。” 观察观众对电影的反馈,是江志强日常工作中的必修课。他的方式是,亲身买票坐到影院中去,观察每一位普通观众对于不同电影的反应,“有的人看一半就走了,有的人边看边玩手机,你就知道什么样的电影能让观众感兴趣了。” 这种观察所带来的结论,是他对故事的信心。像外界讨论已久的港片类型固定化,总是徘徊在警匪片、动作片等有限的类型中打转,在江志强看来,如果有好的故事,警匪片、动作片还是会有观众继续买单,“没有哪个类型是不行的,只是看有没有好故事而已。” 《焚城》剧照(图源:微博) 港片的创作生态中的确存在一些老大难的问题,比如大众时常提到的“港星青黄不接”等,但除了台前的演员之外,幕后的工作人员也面临着人才培养的难题。江志强提到,“因为现在香港每年的电影剧本量越来越少,所以确实是给这些年轻的工作者少了一些工作的机会。” 结构性难题也并非没有破局的机会,在江志强看来,香港现在不是需要拍更多的电影,而是拍更多的好电影。只有好电影才能有效地将观众拉回影院,也能让投资人意识到港片还值得投资。 中国电影不能只靠档期 电影中,白宇饰演的角色黎杰峰和一众消防队员一起,在灾难面前选择逆行,为更多民众的安危保驾护航。而电影之外,江志强选择将自己的大制作影片放在冷档期上映,试图打破片方对冷档期的不信任度,这何尝不也是一种“逆行”呢? 冷档期已经几乎成为了中小成本影片的天下,对于广大中低频观影的观众而言,几乎已经不存在冷档期出门看电影的可能性了。 去年的电影市场,非档期票房表现就已经并不乐观了。据灯塔《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3年非档期票房占比仅32%,不仅远不及疫情前2019年的43%,比2021年的42%也大有下滑。 (图源:灯塔专业版) 到了今年,情况更难乐观。截至目前,2024年票房排名前30的影片中,仅5部影片是在非档期上映的,除《周处除三害》之外,其余均为好莱坞大片。也就是说,稍微成体量的国产大片几乎完全没有勇气在非档期时间上映。 对《焚城》来说,江志强也透露,曾经考虑过定档国庆档,但由于影片后期制作赶不及,于是便只能向后推迟。但挑战冷档期的这个种子其实早就在他的内心埋下,“因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观众的认知里面,一年当中感觉只有春节才有好电影,带爸爸妈妈去看,其它时间都不怎么进电影院了。那其它的电影该怎么办呢?我自己看事情看得比较长远一点,所以我当时就说,这个风险我来冒,总要有一个疯狂的人去做一个疯狂的事情。我也知道我失败的概率很大,但我愿意尽我一切的努力去做这个疯狂的事情。因为我对这部电影有信心,我相信观众会支持我这个决定。” 《焚城》(图源:微博) 实际上,“冷档期没人看电影”与“冷档期没有足够吸引人的电影上映”二者是同时存在的,近几年的电影市场中几乎没有多少案例能证明当二者分开之后,结论还是否成立。因此,如要控制变量地研究市场,《焚城》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变量。 自国庆档之后,市场再度迎来降温,《毒液:最后一舞》上映之前,单日票房最低时低至2400万的冰点。《毒液:最后一舞》的到来缓解了市场的冷清,该系列首部作品2018年在国内收下了18.7亿票房,是国内观众尤其喜欢的好莱坞IP。而《焚城》在《毒液:最后一舞》的票房下探时完成了一波接力,走出首周末之后,连续蝉联单日票房冠军,也实现了单日票房逆跌,预计能走出不错的长尾。 《毒液:最后一舞》(图源:豆瓣) 虽然预测票房2.42亿的成绩,在过往的港片序列中并不能算名列前茅,但横向对比今年的电影市场,已经有望成为冷档期上映影片在引进片之外的第一。很难预料如果它选择某个热门档期上映能取得更好或是更坏的结局,但对于所有还在对今年市场保持观望的从业者来说,它毫无疑问是一剂强心针。 “我是真的希望观众能恢复以前一样,不说每个周末,起码一两个周末都能去看一部电影。”这是江志强发自心底的愿望,愿望总因有人付诸行动而动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8 08:06:30文|杨睿琦 编辑|刘南豆 “擦边”已经不是年轻人专属,现在中老年群体也开始加入。 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用户穿上性感装扮,对着镜头或是热舞或是表白,“今夜谁来暖我的被窝?”这样的文案层出不穷,留下屏幕前的年轻人一脸震惊,以及紧接着的疯狂转发与讨论,甚至嘲讽。 在部分年轻人眼中,这些身着黑丝、JK在镜头前扭来扭去、搔首弄姿的中老年人多少有些为老不尊。但同样是擦边,年轻人在面对同龄人时,也远没有如此“苛刻”,甚至是明晃晃的追捧。 从表层看,这是被互联网的信息茧房所影响,让彼此的网络世界之间产生割裂,更深一层的其实是,中老年人不与年龄共向衰老的欲望,需要被看见以及正视。与此同时,这背后还隐藏着从未被看到的巨大市场。 中老年“擦边”大赏 在少有人看见的角落,中老年人正在疯狂“擦边”。 这些“擦边”视频常在夜晚被推送。有人身着紧身上衣,暗色渔网袜,在迷幻的蓝紫色灯光下展示曲线;有人躺在床上,镜头对着上半身,再一晃,旁边放着个枕头,配文是“今夜谁来暖我的被窝?”;有人则用上了年轻人变装的那一套,穿上JK短裙,配合DJ舞曲,向各位观众们挥手致意。留下屏幕前的年轻人们面面相觑,大为震惊。 (图源:@🐰@冯温柔) “原来老辈子玩得这么花啊!”“最封建的原来是我”,在中老年擦边视频下方,这种评论层出不穷。一个奇特的现象是,这些中老年擦边视频一般会收获几百的点赞,几十的收藏,但上万的转发。 不难想到,这背后折射出来的,又是一个有关代际冲突与信息茧房的互联网命题。当掌握互联网话语权的年轻人“误入”中老年频道,即便是同一个“擦边”,反应也是相当不同。 在毒眸对“男大擦边”(点击阅读:《当“下海”成为男大的新选择》)的分析中,年轻人“擦边”非但没有被辱骂、唾弃,反而有种被“追捧”的感觉。 同样是男男女女在屏幕前扭动身体,展示曲线,年轻人的“擦边”可以被冠以“男菩萨”“女菩萨”的称呼。从变现上来看,“擦边”也是众所周知的“财富密码”,不少擦边主播开启直播,住上了江景大平层。“下海”不再是贬义词,反而带有些许戏谑,流行于年轻人中。 (图源:@李肥儿) 而当中老年人用起同样的招数,则会引得评论区各种嘲讽、辱骂甚至举报,个中心理不难理解。 首先,这些“擦边视频”里的用户,大部分都青春不再,与之伴随的是逐渐走形的身材与线条下垂的面庞。这本是自然的生理衰老现象,不应该被嘲讽与指责。但当这些用户穿上渔网袜、黑丝以及JK短裙的时候,不少用户便感受到了一种错位感,指责“为老不尊”。 “真应该让他家里人看看,脸都不要了?你好意思拍,我都不好意思看!”中老年擦边视频讨论火热之时,有网红博主出来如此发言。 (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一个很吊诡的事情是,当男大们在屏幕前裸着上半身,扭着猫尾巴,一口一个“紫啧”叫着的时候,评论区都是“爱看,多发”“你这样的货色,本宫从未见过”,没有人讨论脸面与尊严,更没有人要“告家长”。 需要被同时讨论的,还有网上激战已久的“鉴擦”。到底什么样的视频算擦边?又该不该“随地鉴擦”? 从现在被讨论的中老年视频来看,似乎只要穿着紧身一点,妆化得浓一点,如果再加上渔网袜、黑丝这些刻板印象中与“色情”相关联的单品,在镜头前扭腰就算是擦边。 (图源:朵朵宝贝868) 这其中的确有着装暴露的中老年用户,但也有正常穿搭,只为展现身材与美丽的中老年网友。“擦边”的界限,越来越难以界定。 但对于这些中老年群体本身,年轻人们似乎没有那么多耐心去探究这到底是自我展示,还是过于直白的短视频色情表演。而是统一将其归为一种社会奇观,用猎奇的目光打量与嘲讽。 看得见的擦边,看不见的情欲 其实中老年“擦边”背后,是人类情欲的展现。 正如性学博士Stephanie A. Sanders所说,“在性和性行为的方面,并不存在年龄的限制。”只不过当下的年轻人好像默认了中老年人就没有展示自我、渴望情欲的愿望与需求了。 但中老年人的情欲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浓烈。 在毒眸此前对博主“秀才”和“一笑倾城”的分析(点击阅读:《秀才和一笑倾城的「多重宇宙」》)中,我们已经见识到了这两位头部中年博主的吸粉与吸金能力。 “秀才”和“一笑倾城”两个人加起来有三千余万粉丝,视频总点赞更是过亿。“秀才”喜欢将自己称为弟弟,搭配些语焉不详、情情爱爱的“氛围感文案”。 “一笑倾城”的内容则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大镜头特写怼脸,搭配中老年用户喜欢的背景音乐,来上个眨眼甜笑对口型三件套,偶尔也会出外景,在田间地头拍拍抖音流行的手势舞。 这些年轻人看不懂的视频,却非常得中老年群体欢心。“秀才”的评论区是阿姨们叮嘱他照顾好身体,想给他寄自家刚熟的玉米、番薯,“一笑倾城”的评论区则被称为“老头快乐区”,中老年男性纷纷为其吟诗作赋,要将其“纳妃为后”。 其实从这就不难看出,中老年群体依旧有对美、对情欲的追求与渴望。只不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社交媒体的飞速崛起,这些情欲被更加赤裸、直接地展现在网络公域。 过往,对中老年群体的爱欲探寻主要集中在电影领域,比如讲述老年男人涌入“超熟龄(指55岁以上女性)”应召女郎俱乐部,并与年轻一代相互映照的日本电影《茶饮友达》;讲述老年女性工作者的韩国电影《酒神小姐》以及七旬男诗人与十七岁女学生恩娇的相处故事的《恩娇》,这些电影都将视角对准老年群体,直接展示老年群体的情欲需求与心理状态以及代际思考。 《恩娇》剧照(图源:豆瓣) 比如电影《恩娇》中就这样说道,“你们的年轻不是你们努力的奖励,我们的衰老也不是我们犯错的惩罚。” 只不过,过往这些电影作品的艺术化表达还存在传统的传受者关系,但到了短视频时代,不管是亲身上阵,还是评论表白,中老年群体的欲望表达更加直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更接近于一场共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短视频的快速崛起为中老年群体的欲求展现提供了一个更快捷、便利的渠道。这并不仅限于年轻人用猎奇眼光注视的所谓“擦边”,也有很多中老年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现自我。 比如“穿着旗袍游世界”的@时尚奶奶团,这个由90后女孩何大令创立的账号,带领全国各地的奶奶们开机车、走秀、演讲,“用时尚重新定义年龄”是她们的slogan,这些不服老的漂亮奶奶们也在全网收获近千万粉丝,其中也不乏90后年轻群体。 同样都是中老年博主,@时尚奶奶团并没有遭到年轻群体的嘲讽与围攻,反而引起阵阵羡慕,“如果我老了也这么潇洒就好了”是@时尚奶奶团评论区常见的热评。 (图源:抖音) 即便在互联网上,审美也是有阶级的。 《性与超级老龄化社会:面对老年的性》一书曾将老年群体的困境总结为“三无”,也就是性贫困带来的无趣,关系贫困带来的无亲,以及经济贫困带来的无钱。 “擦边博主”和@时尚奶奶团的被关注背后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些被称为“擦边博主”的中老年人大概率是“三无”群体,年轻人嘲讽的擦边视频,可能是其唯一能“展现自我”的方式,即便这方式有时也会颇为出格。 需求与市场 情欲背后,直接指向的是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 这种需求,不一定是与性相关的生理需求,更多是一种情感需求,而从行业视角出发,也需要有更多满足中老年群体情感需求的内容产品出现。 从最近火爆的的中老年短剧中可见一斑。 作为最近的爆款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半月,累计播放量便高达5亿次,在短剧热力榜上连续霸榜数日。据《闪婚老伴是豪门》剧本监制花卷在采访中透露,这部《闪婚老伴是豪门》是制作方听花岛春节后最赚钱的一部短剧,一周充值金额就达到3000万,最终的端原生收入在200万元左右。 《闪婚老伴是豪门》也在最近催生出一批“中老年短剧”,比如《保洁老妈无极归来》《团宠老妈惹不起》《卖菜大妈竟是皇嫂》《人到五十,闪婚霸总》等。 这些中老年短剧的主人公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中年女性,剧情也基本都是虐点与爽点起飞,快节奏、强反转。“二十多岁霸总爱上50岁保洁阿姨,结果保洁阿姨是爸爸初恋,隐藏身份是世界首富”这种情节屡见不鲜。除此之外, 这些中老年短剧中也充满着包括儿女矛盾、婆媳关系等与现实生活强关联的情节,能满足中老年用户的底层需求。 用户画像证明了这一点。据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2024年5月调研的1022名微短剧用户中,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婆媳关系”“离婚”“闪婚”和“认亲”等情节,最容易引起用户共鸣。 《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一个更细微的变化是,中老年男性开始在短剧消费上异军突起了。 “春节期间我们做了很多典型的都市偶像题材的短剧,比如《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厉总你找错夫人了吧》,都是给年轻人看的偶像剧,当时的主要付费群体也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春节后,我们发现这些短剧的主要付费人群发生了变化,40岁-60岁的中老年男性成了主要的付费用户群体。”花卷在《南方都市报》的采访中这样介绍。 从这些数据上来看,一部分中老年用户群体的内容需求被短剧所满足,并展示出强劲的消费动力。但从行业角度出发,对于银发经济这片蓝海来说,目前这些内容产品还远远不够。 其实再往深一层,不管是短剧行业的火爆还是“擦边”视频的泛滥,都是中老年群体社会身份被边缘化,但内在情感又日渐主体化的表现。 一方面,中老年人渴望子女的陪伴,但在现实生活中,子女们都各有生活,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与寄托,生理需求则在性压抑的社会氛围以及年龄、身份限制的情况下难以启齿,于是在短剧中找陪伴,在“擦边”中找慰藉。 (图源:澎湃新闻) 正如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讲师刘天元所说,“短剧带来的往往是短暂的多巴胺分泌,但对于中老年人可能更多需要的是长期的支持和情感关怀,单纯依靠短剧体验无法满足他们对深度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渴望。子女和社会应给予中老年人更多的陪伴和关怀。” 另一方面,也有中老年群体精神富足,但仍需要娱乐产品满足需求,这就要求内容行业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围绕“银发群体”开发更多元、更新鲜的内容产品,满足用户体验。 这不仅能够创造“银发经济”一片蓝海,还能以内容形式陪伴中老年群体,在赛博世界为中老年群体造场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7 08:59:11文|李欣媛 采访开始前,秦海璐跟毒眸(id:DomoreDumou)唠起了家常,说到兴起时,秦海璐会发出爽朗的大笑——就像邻家姐姐的闲聊,丝毫没有初次见面的生疏。 (图源:微博@毒眸) 秦海璐身上自带一种“大姐”气质,可靠又细心,果断又爽朗。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她有着另外的认知印象。 秦海璐经常直言不讳,在各种场合畅所欲言:听说有不背台词的“数字小姐”,她说,“我要是遇上了,肯定大嘴巴抽过去”;遇到任何剧本,她坚持要琢磨下功夫,“我觉得做创作的人,是没有信手拈来的。”这些认知标签说到底,其实不过是她身为演员,一直坚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态度。 出道多年,秦海璐体验了不同的角色人生,修炼出了一名成熟演员独有的饱满与坚定,“一直在演戏的演员,演到一定层面的时候,都是蛮精炼的人,在专业上来讲纯度极高。”秦海璐开着玩笑说,“我们演了二十多年戏,都是‘千年的狐狸’,一千多岁了。” 这些年,她又多了些新的身份。导演,编剧,策划……在产业身份里不断切换,每一次她都试图用最恰当的方式,参与创作、观察、感受并表达。 (图源:微博@毒眸) 聊天过程中,秦海璐经常会发出爽朗的笑声,面对问题,她选择用坦诚的态度,表达着自己的初心。她珍惜当下的成绩,也会有些意外和惶恐,“因为做演员我是凭个人喜好的。混到这样,也蛮意外的。” 在秦海璐看来,拍戏不仅是演技,更是阅读理解。相较于故事的逻辑,她更在乎情绪,“逻辑在情绪面前一文不值,剪辑台上剪掉的全部都是逻辑戏。逻辑是根据情绪来的,情绪是可以有章节的、可以跳跃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老枪》和她饰演的金雨佳便是如此。 楼梯与衣架 看到《老枪》这个故事时,秦海璐就意识到观众会把这部电影跟她14年前主演的《钢的琴》做比较。 《老枪》和《钢的琴》是有些相似之处的。同样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的东北,同样呈现了一群下岗工人生活百态,同样以一个失败的中年男人为叙事视角。 (图源:豆瓣) 然而,在诸多相似之处中,秦海璐还是看到了两个故事之间的差异性。“《钢的琴》更多是情感羁绊,但是《老枪》更想呈现环境对人们的压力,侧重点在于选择不同。” 《钢的琴》里,下岗之后的陈桂林,被生活击败,昏暗的日子里唯一能够抓住的只有女儿的抚养权,所以,他带着的一群工友拼尽全力做出一架能够挽留女儿的钢琴。《老枪》中,顾学兵在“大厦将倾”的工厂保卫科,执拗地在乎对与错,不肯同流合污,也不肯沉沦堕落。 《钢的琴》剧照(图源:豆瓣) 在秦海璐看来,《老枪》有一种鲜明的态度,“他们虽然无力改变,但是并不无感。” 在《老枪》这出典型的男人戏中,秦海璐饰演的金雨佳是唯一的一抹红。跟《钢的琴》里淑娴不同,小金身上有着更深的时代烙印——下岗后,她支起小吃摊,倒卖衣服,去夜总会卖酒。“男人有男人得钱的道理,女性也在努力谋生。小金身上其实看不到什么愁苦,你会看到蓬勃的生命力。她想要把日子过下去,而且还要过得好。” 不止《老枪》,在秦海璐过往的作品中,她所饰演的女性角色身上都有着一种凛冽的果敢。《红高粱》的淑贤,《老酒馆》的谷三妹……她们身上背负时代的沉痛,咬牙求生,却仍保留着一份柔软。 秦海璐在乎那些细腻的柔软,即便它只是短暂闪过。《老枪》里,金雨佳跟顾学兵两人来回相送的那个昏暗楼梯,顾学兵默默为金雨佳用铁丝圈起的衣架,都是这部戏中秦海璐印象深刻的细节之处。 秦海璐对于情感总是保留着一份似少女一般的天真。现实中,她的感情观亦是如此,节目中袒露自己听霸总小说,结婚多年仍沉浸在恋爱的宠溺之中。 很多时候,中年爱情出现在大众视野,会被塑造的有些刻板,比如,相敬如宾或者,冷漠疏离。实际上,那些情感还有滚烫的可能。 “20岁的表达可能就是‘我很爱你’‘我不能没有你’,但是40岁不会这样说,更多是‘你还好吗?’‘累了的话,歇会儿吧’。条件好一点的,可能会说‘明天别上班了’,他在心疼你,但如果条件差一点,可能就是‘明天我来接你’,因为我知道你不得不去。” (图源:微博@毒眸) 电影里顾学兵和金雨佳的结尾,其实有几版结局:金雨佳跟老赵走了、跟顾学兵崩了、他们一起拍了张全家福。但这些在秦海璐看来,都不符合那个年代的感情诉求,“在这部电影里,他们的关系需要思考,第一个那个时期大家都在谋生,没有时间谈情说爱,第二个,他们是重组家庭,第三个她是个单亲母亲。” 正因为这段情感隐秘又汹涌,更能看出其中的戏剧张力,这也恰是一个演员自我表达最好的空间。秦海璐会认真分析每一场戏的情感动因和人物关系,那些没有表演出来的故事,都生发成了她饰演角色真实的血肉。 “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出戏,但我们演的很有意思,我觉得就足够了。我很享受创作过程中带给我的愉悦感,这是我喜欢演戏很重要的一个理由。” 回到东北 秦海璐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再加上她乐于跟新人导演合作,基于这两重原因,陌陌影业找到了秦海璐。 秦海璐以剧本顾问的身份对《老枪》的剧本提建议,一点点帮着导演修改。故事里几乎所有东北细节都取自于她的少时回忆,比如,电影里,顾学兵用铁丝弯成衣架的这一细节就来源于秦海璐真实的生活经历。在导演眼中,秦海璐就是个“东北活字典”。 (图源:豆瓣) 不到二十岁的秦海璐所经历的东北故事,四十多岁的她凭借着记忆一点点拼凑复刻,一点点揣摩着那时父辈的迷茫心境。 在秦海璐的回忆中,大人们一直在忧虑、忙碌,你能够清晰感受到那时东北的凛冽与萧条。“可能这个星期有货来了,就去进货,然后大马路两棵树中间栓个绳子就开始卖,八块十块,贵点儿的,三四十块钱。没衣服卖的时候,就去开早点摊,有衣服卖的时候,早上开早点摊,下午卖衣服。有时候,晚上去露营厅、舞厅、电影院打杂。” (图源:微博@毒眸) 少时的秦海璐也干了许多的零工来补贴家用,比如,拆纱线、缝棉被、弹棉花。她甚至清楚地记得几块布拼起的抹布,卖三毛钱一块。 “那个年代的人真的是在‘谋生’。未来好像蛮无定数的,好在大家会乐在其中。”秦海璐说道。 而谋生的坚韧背后,往往藏着说不清的无奈和悲悯。 下岗的父母忙于生计,无力照顾家里,将12岁的秦海璐送去戏校,在那里秦海璐经历了日后不愿回忆的残酷日子。心智和身体的折磨训练,虽然修炼了她的隐忍度和专业性,但是在许多个采访中,秦海璐都表示失去的快乐是永远没办法弥补的。 在北影读书时,秦海璐是班里少有不愿意接戏的学生,她只想拿个文凭,当个白领,过上稳定的生活。明星的浮华并不能承载秦海璐的欲望,她的欲望更多是寻求一份安稳。只不过命运推着她走到了聚光灯下。出道作就获得数项大奖,现实证明舞台才是她的归宿。 后来,这些经历都对秦海璐的演艺生涯有了根本性的帮助。“我在演很多角色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是我干得不像的,或者做得不对的。因为我的生活经历,它能够给我给一个准确的判断,我会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 翻看秦海璐的过往作品,不难发现,她留给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大多都存在于她故土之上的小人物,《榴莲飘飘》里的阿燕,《钢的琴》里的淑娴,《悬崖之上》里的王郁,她们是东北女性不同的时代侧面。 《悬崖之上》剧照(图源:豆瓣) 某种意义上来说,秦海璐经历着东北影像创作的时代变化。作为这些内容的发源端,东北因为经历更多的动荡与残酷,这片土地的故事往往有着更多的文学性与戏剧性。这一点上,秦海璐承认这种影像创作的魅力存在,“我觉得大家可能对那个时期的东北更有共鸣。” 但是,当“东北”渐渐成为一个产业化概念,创作模式形成了定论,变成了一个带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学创作风潮,其塑造也不可避免会走向终结,观众的审美疲劳就说明了一切。 作为那一时期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面对“东北文艺复兴”风潮,秦海璐显然要更加冷静,她跳出思维的局限,反问,“这种流派能坚持多久呢?”她主动解构了“东北”这个文学概念背后的刻板印象,“我个人觉得在东北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在全国都可以发生,也都有发生。它并不是特定属性,它可能是一个时代变革的开始,但是这个时代变革并不只是东北。” 某种意义上来说,东北文化叙事承载着观众某一时期的内容需求与想象,当这一切发生变化时,就需要探索这个文化符号本体更丰富的表达,而宽阔的理解往往能赋予创作更长久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关于这股风潮的流行,她还提到产业的选择,“我觉得还有制片的原因,我们的导演视觉审美是以蓝绿灰为基础色调,在美术和拍摄层面上面来讲,前苏联援助我们的那一段时期所留下来的建筑都是这个色调,东北是能够完成绝大多数的。比如说剧本里边有120场戏,有80场戏在这儿能找到合适的景儿,你只需要做40场的景就可以了。但是很多城市它只能完成二三十场戏,那么你要做100场戏的景的时候,就不会选择在这个地方拍。它有很多工业的原因在里面。” 这种跳出思维局限背后的立场,不仅有演员的视角观察,也有制片和策划多重身份的工作感悟。 “一颗菜”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秦海璐,可能是“不想当策划的导演不是好演员”。 秦海璐从不拘泥于一个身份单向性发展,演员、编剧、导演、策划……这些身份都是她理解世界的方式。面对日后可能发展的方向,秦海璐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她随性地撷取生命中感兴趣的部分,用职业的专业性来丰富自己的理解。 在秦海璐看来,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员,需要具备编剧的意识,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想要做好编剧的工作,离不了策划思维厘清创作方向,进一步而言,想要做好策划的工作又需要具备导演的知识储备。 一层一层职业身份加注在秦海璐身上,构成了如今的她。而这些身份并非是达成她行业地位的目标,这些只是她关心故事、情感、人物的一种途径。 可以成为任何身份下的秦海璐——这种意识在戏校时,老师就为她埋下了。“一场戏里边有角儿,有配,有龙套,但是你必须龙套都像角儿一样,这台戏才好看,就像一棵菜,它紧紧地抱在一起。” 随着身份的多元,理解的加深,秦海璐对于产业的认知逐渐丰盈起来。她对于行业发生的变化,拥有着敏锐的感知。 面对电影行业阶段性的紧缩,短剧市场异常的繁荣,技术革新与内容发展冲击着产业之中的每个人,有人惶恐,有人焦虑,秦海璐的心态相对而言更平和乐观一些。 “可能大家觉得这是一个低谷时期,一个混乱时期,我觉得任何时候都是好时候。对于创作来讲,任何的一次冰点,一次高点,一次波折,都是创作的素材来源。作为内容的创造者,作为产业的参与者,不要去抱怨、遗憾、等待。” 秦海璐深知,前几年受疫情影响,内容平台呈现更多元的内容,以及用更便捷的方式,改变了观众的观看习惯,从而导致很多人失去了去影院的兴趣,这是风险,但同时也是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 技术的发展永远在进行着,当渠道发生变化,内容层面也需要进行调整,在秦海璐看来,这是产业内所有人需要研究的,并用时间去作证的,它不过是影视行业发展中一个必然的过程。 “我们不知道短剧后面还会发生什么。还会有如何新的科技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科技发展了,那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应用它,没有必要固步自封。” 秦海璐一直保持着开放的态度面对一切的变化,她接受当下新人演员的青涩,她在综艺《芒果新生班·搭档季》里耐心地教导,她也理解当下观众对短剧内容的热情,她自己有时也会去看短剧。 保持着一份从不凋零的好奇心,是秦海璐工作至今,仍然能保持产业观察和内容创作不竭的动力。“好奇心真的促使我去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能不能拍成,能拍成什么样?我不知道,会比较随性。” 秦海璐提到,接下来自己计划做一部纪录片。这个想法源于有次在贵州旅游,她无意间进入了一个山洞,那个山洞给了她非常大的震撼,她好奇一段生动的历史,也好奇一个少数民族的过往。她像一个孩子一样兴奋地描述着自己的好奇与激动。 当问到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这部作品时,秦海璐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认真劲儿又出现了。她说纪录片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拍非常多的东西,也需要大量的资料学习,她还在学习过程中。 “我是一个蛮不靠谱的一个人。我比较在意自己当下的感受,我希望我做的这个事情是我喜欢的。因为我特别知道我喜欢做一件事情和不喜欢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差多少。” 现场又响起一串熟悉的爽朗笑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6 08:48:24文|刘南豆 你有多久没有进影院看过国产恐怖片了? 万圣夜上映的国产恐怖片《鸳鸯楼·惊魂》,目前取得了2600万票房,据灯塔AI票房预测最终落点在4126万——这一成绩已经可以在灯塔专业版国产恐怖片历史票房榜上位列第三位。 (图源:灯塔专业版 注:仅统计2014年以来上映影片)) “虽然还是故弄玄虚,但要为一线影视公司好久没投资国产恐怖片给予鼓励。”豆瓣上的一条热评,也在某种程度上说出了毒眸的心声。虽然最近几年仍有一定数量的国产恐怖片陆续上映,但声量实在太小,背后也并无主流电影公司身影,是电影市场中基本可以忽略的存在。 然而,国产恐怖片过去的高光时刻仍历历在目。不论是收获4.12亿票房,大大拉升该类型票房天花板的《京城81号》,还是为影迷群体所称道,被视作国产恐怖片崛起希望的《中邪》,都是在各自的方向上曾经给予从业者以振奋的案例。 从曾经的“明日之星”到现在的“昨日黄花”,国产恐怖片到底经历了什么? 消失的那些年 以产品思维来看,不得不承认,《鸳鸯楼·惊魂》在国产恐怖片序列里,挺“潮”的。 从恐怖概念的包装上,《鸳鸯楼·惊魂》充斥着各类“中式恐怖”的元素,如冥婚等。虽然这样的风格在以前的国产恐怖片身上也出现得不少,但近两年,随着游戏、漫画等市场中优质作品的带动,“中式恐怖”重新走到了流行文化的位置上。毒眸在此前的文章(点此阅读:《还是“中式恐怖”最恐怖》)中曾具体研究过“中式恐怖”,《纸嫁衣》《烟火》《三伏》等游戏佳作在这一波热潮中功不可没。这让此时再重新借用此包装的电影,能够更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诉求。 故事层面,它还是标准的女性复仇爽片,具有一定的当代性和话题性。不少看过的观众将影片戏称为“恐怖版《消失的她》”,最后“girls help girls”的落点也是紧跟市场风向的创作。 《消失的她》(图源:豆瓣) 与此同时,电影选择了在万圣节上映,这是全年中为数不多的能与恐怖元素建立链接的节日,或许有助于未来观众建立“鬼节看鬼片”观影习惯。在观影仪式上,片方选择在10月31日全国开设限定百场仪式场,仪式场中会有专人扮成片中“女鬼”陪看,最大程度实现观影的沉浸感。 这些“小巧思”不得不说对于产业而言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作为吹响国产恐怖片“回归”号角的一部电影,尽管预测的4000多万票房相比电影市场其它影片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在恐怖片序列里已经足以留名,有机会让一部分投资人或创作者重新注意到这个“消失已久”的品类。 (图源:豆瓣) 何谓“消失”?根据四象工作室的统计,国产恐怖片数量最井喷在2016年,全年上映109部恐怖片。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锐减至12部。从2021年到2024年,上映数也不过只在7部到14部之间徘徊,除正在上映的《鸳鸯楼·惊魂》之外,仅有一部影片票房来到了1000万之上,用“消失”来形容这个类型并不为过。 (图源:四象工作室) 一部分需求被悬疑、犯罪类影片承接了,这些影片会在其中加入一些惊悚的元素以吸引观众入场。比如《消失的她》热映时,多平台热搜词条提及影片中“人彘”的场面。虽然它对整部电影来说只是很小很短暂的一个部分,但依然引发了不少观众的猎奇心理。包括今年暑期档的《默杀》,片中也有不少属于jump scare的部分,前半程营造的氛围感几乎与恐怖片无异。 更大一部分需求由网络电影市场所承接。据灯塔专业版,2019年与2020年还尚未有一部恐怖类型网络电影分账票房破千万,而从2021年到2023年,这一数字为2部、3部、4部,逐年看涨。其中《阴阳镇怪谈》更是以3944.8万的分账票房位列近三年所有网络电影票房榜第一位。 成本低、尺度大、受众窄、质量差,哪个标签贴上来都让这一类型看上去更适合网络电影市场,但院线市场真的就不需要国产恐怖片了吗? 商业不够赚,艺术没法探 从曾经的辉煌当中,或许可以找到未来的机会。 自国内电影产业市场化改革之后,谈及国产恐怖片,没法绕开两座高峰,《京城81号》与《中邪》——前者是商业高峰、后者是艺术高峰。从这两个案例延展开来,便不难理解为何此前国产恐怖片从商业和艺术的角度都无法突围。 《京城81号》的成功,是太多偶然性因素的叠加,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于动画电影一样,更像是一个孤品。 项目策划上自然有不少可取之处,“朝内81号”之前就是由来已久的坊间传说,号称“四大鬼宅”之首,其民间影响力也抵得上一个“IP”之名。加之在此之前的恐怖片往往以超小成本制作,并不会引入一系列知名度较高的演员,但《京城81号》找来了吴镇宇、林心如、杨祐宁等人主演,从片酬上拉高了制作水位。恰逢彼时吴镇宇刚上《爸爸去哪儿》,综艺人气火爆,林心如因此前参演过叶伟民导演的《绣花鞋》,在民间有“鬼后”之称,进一步提高了卡司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它还号称国内首部3D恐怖大片,彼时的3D还没成为市场的滥觞,恐怖片又是极度强调沉浸感的类型,3D恐怖片的噱头不可谓不足。再加上当时同档期竞争对手的疲软,共同促成了4.12亿的票房奇迹。 出品方恒业电影创始人陈辉之后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京城81号》的偶然性,并表示恐怖片真实的天花板应该在2亿元左右。 《京城81号》票房(图源:灯塔专业版) 如果一个类型的天花板只有2亿,那么ROI再高也很难入得了主流电影公司的法眼,毕竟做10部恐怖片的利润加起来可能都没有押中一部大片的利润来得高。于是恐怖片只能成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专属,“一日游”电影居多。 再加上观众也不如一开始那样买单了,“稳赚不赔”的神话站不住脚了。核心原因自然还是整体影片质量太差,让大众印象里“国产恐怖片”和“烂片”两个标签之间死死绑定,就像曾经也红极一时的青春片一样,任何一个类型来到这一处境,市场号召力都必然极速下滑。 国产恐怖片的质量有多差呢?打开豆瓣一看,7分以上的只有9部,除了一部《灵魂摆渡之风华绝代》(未在院线上映),其余所有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电影。也就是说,国产商业恐怖片发展这么多年,连一部7分以上的答卷都不曾交出来过。 从7分往下数一数,紧接着就来到了6.8分的《中邪》——已经是国产恐怖片的口碑之巅了。导演马凯用伪纪录片的形式,仅花7万元制作出了一部令影迷眼前一亮的作品,其背后代表着国产恐怖片的另一种面向:艺术追求。 《中邪》(图源:豆瓣) 理论上,中小成本的类型往往最适合拿给年轻导演练手,做一些文艺片或艺术片层面的尝试,但国内青年创作者实际上对恐怖片的创作热情非常匮乏。毒眸走遍全国大大小小的创投活动,恐怖片项目向来稀少。本来创投活动的孵化率也低,就更难轮得上想拍恐怖片的青年导演了。偶尔遇到对惊悚元素感兴趣的青年导演,也会想办法将这些元素塞到悬疑、犯罪类型中去。 后来的马凯走上了“恐怖喜剧”这条更窄众的道路,影片《了不起的夜晚》在一众明星的加持下也仅收获了4689.7万票房,豆瓣评分仅5.5,影迷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了不起的夜晚》(图源:豆瓣) 毒眸曾在2021年对国产恐怖片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点此阅读:《正在消失的国产恐怖片》),有从业者表示,“国内真正对恐怖片有研究、喜爱,并能够细分、摸索的片方并不多,更多的人觉得这是一个低成本容易赚钱的类型。”与此同时,演员群体中对于恐怖片也有鄙视链,能不演就不演。 这与海外的状况截然不同。海外有关于B级片的成熟工业体系,许多创作者和技术工种都立志于此,并不会以拍恐怖片为耻。 没办法让创作者兴奋,也没法让观众感到新意,很大程度上会被归因于创作的局限性——“恐怖片不能真的有鬼”。 恐怖片的体验一定程度上近似于悬疑,关于一开始的各类诡异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创作者需要给观众一步步解谜。但如果最终解释都牵强附会,或者同质化程度过高,则必然使观众审美疲劳、创作者不得其兴。 可是,真的没有解决方法吗?前文提到的优质游戏作品《纸嫁衣》《烟火》《三伏》结局同样没有“真的有鬼”,但仍然通过优质的剧情和制作博得了玩家的喜爱与高口碑。内容创作总有合适的角度能在夹缝中开出花来,问题在于有没有持续浇水的定力。 新希望来临了吗? 即便不看《鸳鸯楼·惊魂》,恐怖片爱好者也早该振奋了。 暑期档上映的《异形:夺命舰》一举刷新了国内恐怖片票房纪录,达到了7.86亿的水位。尽管这一成功也伴随了不少偶然因素,但它至少证明了恐怖片在国内的受众基本盘依然在,且它是有潜力重新成为流行文化符号的。 “流行文化符号”是驱动观众走进影院看恐怖片非常重要的一点,具体场景或许是,友邻之间互相攀比“够不够胆进影院挑战它”。只有当一部影片本身已经成为符号的时候,才具备被挑战的意义。当然,《异形》本身是大IP,从197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发展出了近10部电影作品,这让它更容易成为符号。 (图源:豆瓣) 国内恐怖片过去也不是没有IP,除了《京城81号》这种鬼宅,还有笔仙、碟仙、筷仙等“占卜IP”。但因为过去影片的质量太差,已经彻底将IP的信誉全部透支,难再起势。 在此情况下,影游联动或许是十分值得考虑的方案。比如《纸嫁衣》系列目前已经发行了6部,在游戏市场形成了可观的IP影响力。恐怖游戏本身也更加重文本、重叙事,与影视改编之间的关系更亲近,不似一般的MOBA、FPS等游戏IP,缺乏改编基础。 众人担心的审查尺度问题,其实以最近的情况看也并没有那么悲观。《异形:夺命舰》并未删减就在国内院线上映,“西式恐怖”中更直给的血腥暴力镜头其实远比重视氛围的“中式恐怖”要更多,但仍然得到了允许。虽然电影分级制度目前仍然遥远,但大部分类似的影片已经会主动在海报上提示“请未成年人谨慎观影”。即便今年又闹出了“家长举报电影院吓到孩子”的新闻,可最终也并未造成电影下映。恐怖片的创作,或许比以往能更松一口气。 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无论海内外,恐怖片的受众画像都极为年轻,所以它是院线拉动年轻人观影的重要抓手之一。据灯塔《2024年暑期档电影市场洞察报告》,近一年“犯罪-悬疑-惊悚-恐怖”类型电影购票画像中,两部国产恐怖片的画像区间显示出极为显著的年轻化。 (图源:灯塔专业版) 因此,多拍恐怖片,或许是能够拉动新一批年轻人入场的角度之一。让影院观影提供更多元体验,一定是全行业共同的大趋势,“被吓到”理应是其中可被选择的一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5 08:41:50《胜券在握》是一部由邓超主演的职场喜剧电影,影片通过讲述一位科技公司的老员工白胜在中年危机中遭遇裁员,为了夺回自己的百万期权而重返公司,设下骗局与资本抗争的故事,试图探讨现代职场中的种种困境与挑战。这部电影在点映阶段就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然而正式上映后,观众的评价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本文将结合影片的剧情、人物设定、演员表现等多个方面,对《胜券在握》进行深刻剖析,并对其中的人物角色给予客观评价。 剧情设定与叙事节奏 《胜券在握》的剧情设定颇具新意,以一位职场老员工的视角切入,展现了他在失业与债务压力下的挣扎与反击。然而,影片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导演刘循子墨试图横跨喜剧与正剧的界限,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尝试却常常让人感到节奏的混乱。 影片的情节发展如同一盘散沙,虽然每个独立的场景都设计得颇为精美,但整体连接起来却显得有些杂乱无章。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往往难以跟上剧情的推进,不清楚故事究竟将走向何方。尤其是在冲突的设置上,影片似乎过于追求戏剧性的反转,而忽略了逻辑的严谨性。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三十年有期徒刑”等降智台词,不仅未能增强影片的幽默感,反而让观众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此外,影片在探讨现代职场中的剥削与斗争时,虽然有一定的深度,但最终的表达却显得显浅。影片试图通过白胜的遭遇,揭示资本与个体之间的脆弱关系,但在揭示了人性的黑暗一面之后,却又依赖于一个没有说服力的结局,使得白胜的逆袭之路显得缺乏真实感。这种矛盾感不仅影响了角色情感的真实流露,也使得影片的整体质量大打折扣。 人物设定与角色表现 在人物设定方面,《胜券在握》同样存在一些问题。男主角白胜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其设定却显得有些平庸乏味。他既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个性,也没有什么特别能打动人的经历。在职场中,他就像是一名“隐形人”,被裁时人们只会淡然地想:“哦,是这样啊。”这种缺乏人格魅力的主角,自然就很难激起观众的共鸣。 然而,尽管白胜的角色设定存在不足,但邓超的表演却为这一角色增添了不少光彩。邓超在影片中饰演的白胜,是一个经历了职场起伏的老员工。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白胜从迷茫、愤怒到最终触底反弹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场景中,邓超的面部表情流露出一种震惊与失落的混合,令人难以忘怀。这种情感的张力不仅增强了角色的真实感,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除了邓超之外,影片中的其他演员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邓家佳饰演的方方是一位高智商的职场女性,她不仅要面对职场的竞争,还要应对性别歧视和生育问题带来的压力。邓家佳将这一角色的坚韧与顽强演绎得十分到位,展现了女性在职场中的顽强生命力。而郑云龙饰演的监事周望高,则是白胜团队面前的一座“拦路虎”。他狡猾且善于算计,与白胜之间的对手戏充满了紧张感。郑云龙的表演让这一角色更加立体,反差感拉满。 此外,李乃文在影片中饰演的公关强尼也是一位值得称道的角色。他凭借多年的职场经验,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棘手问题。李乃文的表演让这一角色更加真实可信,展现了职场老手的风采。这些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不仅提升了影片的整体质量,也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之中。 影片的得与失 《胜券在握》作为一部职场喜剧电影,其得失之处颇为明显。影片在题材选择上颇具新意,以一位职场老员工的视角切入,展现了现代职场中的种种困境与挑战。这种贴近生活的题材选择,不仅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职场中的种种现象,也使得影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然而,影片在叙事节奏和人物设定上却存在一些不足。导演刘循子墨在叙事节奏上的把控不够精准,使得影片整体显得有些杂乱无章。而在人物设定上,男主角白胜的角色设定缺乏亮点,难以激起观众的共鸣。这些不足之处不仅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质量,也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难以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尽管如此,《胜券在握》依然有着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影片通过白胜的遭遇,引发了对大公司文化及职场政治潜规则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使得影片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此外,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颇为出色,邓超、邓家佳、郑云龙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的启示与思考 《胜券在握》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至少揭示了职场喜剧的一种发展方向。影片通过白胜的遭遇,展现了现代职场中的种种困境与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对大公司文化及职场政治潜规则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仅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职场中的种种现象,也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对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在影片中,白胜为了夺回自己的百万期权而重返公司,设下骗局与资本抗争。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来自公司内部的种种挑战,还要应对来自外部的种种压力。这种困境不仅让白胜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愤怒之中,也使得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最终,白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夺回了自己的期权,也实现了自己的职场逆袭。 然而,影片在揭示职场中的困境与挑战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职场斗争和勾心斗角,不仅让观众感到有些疲惫和无奈,也使得观众开始反思职场中的种种现象。这种反思不仅让观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职场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也使得观众开始思考如何在职场中保持自己的初心和信念。 此外,影片还通过白胜的遭遇,引发了对资本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思考。在影片中,白胜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场员工,不仅要面对来自公司内部的竞争和压力,还要应对来自资本的剥削和压迫。这种困境不仅让白胜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也使得观众开始思考如何在资本与个体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 结语 综上所述,《胜券在握》作为一部职场喜剧电影,在题材选择上颇具新意,但在叙事节奏和人物设定上却存在一些不足。尽管如此,影片依然有着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它通过白胜的遭遇,引发了对大公司文化及职场政治潜规则的反思,同时也让观众获得了对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在未来的职场题材电影中,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像《胜券在握》这样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职场中的种种现象和挑战,也能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一些对生活的启示和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导演和编剧能够在叙事节奏和人物设定上更加用心和精准,使得影片的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最后,对于尚未观看过《胜券在握》的观众来说,不妨在闲暇时光前往影院欣赏一下这部作品。虽然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中的演员表现和剧情设定依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职场中的种种现象和挑战,也能够在观影过程中获得一些对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2024-11-15 00:58:48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对餐饮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菜品味道好,更要颜值高。万龙大师致力于创新菜品的研发,采用中餐西做的方式,使中餐中的普通食材摇身一变成为高端、精致,兼具色香味的美味。 元旦假期即将来临,没有出游计划且热爱烹饪的朋友们,可以按照万龙大师的制作方法,用豆腐、汤圆、八爪鱼、螃蟹等食材,为家人们做上几道既有创意又有心意的美食。 蛋黄嫩豆腐 主料:内酯豆腐1盒 辅料:三文鱼粒20克、金枪鱼粒20克、熟蛋黄碎20克 调料:盐1/2茶勺、黄芥末1茶勺、橄榄油1茶勺、鲜柠檬半粒(取汁)、黑鱼子酱1茶勺 制作方法:1.内酯豆腐压成泥状,用盐、蛋黄碎、黄芥末和三文鱼粒拌匀待用。2.将做好的豆腐用磨具定型,放在盘中,淋上橄榄油和柠檬汁,最后用金枪鱼粒和黑鱼子酱点缀。 菜品特点:中餐西做,创意十足,不但颜值超高,而且味道鲜咸微酸,十分爽口。 黄酒汤圆 主料:黑芝麻汤圆6粒 辅料:欧芹碎少许、时令花草1支 调料:黄酒300毫升、核桃仁50克、红糖1汤勺 制作方法:1.汤锅置火上,加水烧开,下入黑芝麻汤圆,煮熟后装碗内待用。2.将黄酒倒入器皿内,加入核桃仁、红糖,入蒸锅蒸15分钟,取出后淋在汤圆上,最后点缀欧芹碎和花草即可。 菜品特点:汤圆滑糯,汤汁清甜。 芒果麻团 主料:糯米粉300克 辅料:白芝麻100克、时令花草少许 调料:白砂糖100克、黄莲蓉100克、泡打粉1/2茶勺、葵花油2000毫升(实耗30毫升)、芒果汁200克 制作方法:1.糯米粉中加入白砂糖、泡打粉、清水和少许葵花油,揉成糯米团待用。2.将糯米面团平分成5份,压成饼状,黄莲蓉也平分成5份,做成团球状。3.把每个团球分别沾满白芝麻,入油锅小火炸熟,放在装有芒果汁的小杯上,最后点缀时令花草即可。 菜品特点:外酥里嫩,甜而不腻。 圆贝扣幼生面 主料:圆贝3只 辅料:幼生面200克、韭菜苔3条、葱花5克 调料:食用盐1/2茶勺、蚝油1茶勺、生抽1茶勺、米酒1茶勺、胡椒粉1/3茶勺、芝麻油1茶勺、花生油1汤勺、二汤100毫升、水淀粉2茶勺 制作方法:1.将圆贝肉加食用盐腌制5分钟,入油锅加米酒煎熟待用。2.幼生面煮熟过冷水,控干水分后煎至两面金黄色,摆放在器皿上。3.把二汤倒入锅中烧开,下入备好的圆贝肉,调入蚝油、生抽、胡椒粉、芝麻油和葱花调味勾芡,淋在幼生面上,最后用韭菜苔点缀即可。 菜品特点:色泽诱人,口味鲜香。 肉圆新吃 主料:鸡肉蓉150克 辅料:腊肠粒30克、鸡蛋2只(取蛋清)、葱米和红椒米各1茶勺、胡萝卜1片、香菜1叶 调料:食用盐1/2茶勺、白砂糖1/2茶勺、鸡汁1茶勺、芝麻油1茶、豉油汁2茶勺 制作方法:1.鸡蛋清打碎,依次加入鸡肉蓉和腊肠粒,用食用盐、白砂糖、鸡汁和芝麻油调味,反复搅拌做成球状待用。2.在肉圆上撒葱米和红椒米,入蒸柜蒸10分钟,取出备用。3.在蒸好的肉圆上浇豉油汁,胡萝卜片煮熟后点缀在上面,再加香菜叶即可。 菜品特点:色泽悦目,口感细腻、爽滑。 XO金蒜蒸生蚝 主料:生蚝2只 辅料:炸蒜蓉30克、香葱粒5克、红尖椒粒5克 调料:XO酱10克、生抽1茶勺、白砂糖1/2茶勺、白胡椒粉适量、牛奶1茶勺、芝麻油1茶勺、花生油1汤勺 制作方法:1.生蚝用冷水泡洗干净,将肉取出,沥干水分待用。2.将炸蒜蓉、XO酱、生抽、白砂糖、白胡椒粉、牛奶、芝麻油和花生油混合在一起,搅拌成汁。3.把酱汁淋在生蚝上,入蒸锅蒸8分钟取出,撒上香葱粒和红尖椒粒,最后淋上热油即可。 菜品特点:香气四溢,生蚝营养丰富,多食有益健康。 高汤蟹肉 主料:蟹腿1只 辅料:绿豆芽菜50克 调料:食用盐1茶勺、红鱼子酱和黑鱼子酱各1茶勺、白砂糖2茶勺、鸡油2茶勺、浓汤300毫升、花雕酒2茶勺、水淀粉适量 制作方法:1.蟹腿蒸熟取肉,用五成熟油炸至金黄色,备用。2.豆芽菜去掉头尾,焯水后过冷水,放入器皿内待用。3.炒锅上火,加浓汤及上述调料调味煮沸,起锅时加花雕酒,再次煮沸。4.将蟹腿肉、豆芽菜、浓汤一起放入器皿,蒸柜蒸约5分钟,分别点缀红鱼子酱和黑鱼子酱即可。 菜品特点:汤味浓厚,鲜味十足。 生吃八爪 主料:冰鲜八爪鱼200克 辅料:白箩卜卷3条、苏子叶1片 调料:食用盐1茶勺、鲜酱油2茶勺、白菊醋1茶勺、绿芥末2茶勺、法香碎酱适量 制作方法:1.白箩卜卷和苏子叶洗净,垫于盘底待用。2.冰鲜八爪鱼用食用盐和白菊醋腌制2小时,切片,置于白萝卜卷上面,点缀上绿芥末和法香碎酱。3.用绿芥末、鲜酱油调成汁,与刺身一同上桌。 菜品特点:外观精美,鲜咸爽脆。 万龙简介: 中国烹饪大师、中国药膳大师、中国御膳名师、国家中式烹调技师、法国蓝带美食勋章获得者,有着27年厨艺生涯,集7项大奖于一身。2007年,在首届北京国际营养与健康美食烹饪大赛上荣获“中餐热菜特金奖”;2010年,成为名厨创新菜俱乐部会员、世界名厨联合会(WAMC)国际会员;2011年,获得“粤港澳名厨”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荣获BRTV《食全食美》栏目授子的“金勺奖”;2023年,荣获“衢州南孔宴厨艺大赛”一等奖、法国美食·亚洲授勋纪念奖、金砖五国总厨勋章·上合组织餐饮最高荣誉勋章。
2024-11-14 15:24:02文|张嘉琦 编辑|刘南豆 在刚刚结束的2024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下文简称“S14”)中,来自LPL的一号种子BLG战队以2:3的比分遗憾落败于来自LCK赛区的卫冕冠军T1,英雄联盟的传奇选手Faker实现了第五冠。 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充满宿命感的对决——上一次全华班打入世界赛决赛,还要追溯到2013年,RYL战队在半决赛上击败了FNC闯入决赛,当时的对手正是T1的前身、由Faker带领的SKT战队。那是“SKT神话”的开始。 就在去年,T1在淘汰赛阶段接连战胜三支LPL队伍,拿到了队史的第四座冠军奖杯。而今年,继TES战队0-3不敌T1倒在半决赛的门口后,BLG成了“全华班”唯一的希望。 LPL的世界赛征程,就是一部“中韩对抗史”。虽然已经获得过三次冠军,但“五个中国人”的世界赛奇迹,至今还从未上演过。因此,“全华班”仍然是大部分赛区观众内心深处的期待,寄托着比冠军本身更复杂的情感。 BLG的失败,让这一希望再度落空。被视作给游戏续命的这一针兴奋剂,终究没能成功注入。 意料之外与意料之中 世界赛从来不是按赛区排名论英雄的场合,每年都有意料之中的对决,也都有意外发生,这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 四号种子的逆袭传奇今年仍在书写:去年爆冷进入决赛的WBG、前年以黑马之姿击败T1夺冠的DRX,都是当年各自赛区的四号种子。 今年的突围故事主角是T1。这支去年的冠军队伍,今年夏季赛状态并不好,先是在败者组决赛输给HLE,又在冒泡赛输给DK,最后和KT鏖战五局,最终以3-2涉险过关,才拿到了通往S14的最后一张门票。 (图源:微博@T1电子竞技俱乐部) 但T1总是拥有“世界赛buff”——这是Faker和他率领的T1第七次打进世界赛决赛,在半决赛之前,他们已经输给对手Gen.G连续十个大场。但一到世界赛,属于T1的魔咒便不再成立。 而即便是夏季赛冠军、LPL一号种子BLG,世界赛之旅也是磕磕绊绊。在瑞士轮阶段,BLG连输两场,跌入1-2分组。在最后一场BO3中险胜来自欧洲赛区的一号种子G2,才压线闯进淘汰赛。 和去年一样,今年LPL的四支队伍也全部进入淘汰赛阶段。赛前风波不断的LNG,在全胜晋级之后,首轮内战不敌同赛区四号种子WBG;而TES则贡献了整个淘汰赛阶段最无聊的一场比赛:在和T1的交手中,TES未能取得一小局的胜利,甚至有一局被零封。 (图源:微博@英雄联盟赛事) 就在瑞士轮阶段,TES还在BO1中战胜了T1。不过半月就风云变幻,两支战队突然展现出天堑一般的差距。这也导致中韩队伍在赛训上的差距,再度成为今年舆论场中的热门讨论话题。实际上,这是每年都存在的问题——韩国队伍总能在世界赛上更快地搞清楚版本,发明更具开创性的打法或阵容。 TES3-0不敌T1(图源:微博) 在1/4决赛阶段,作为对照组的另一场比赛由北美赛区的一号种子FLY和Gen.G贡献。赛前,几乎无人看好FLY,在抽签阶段抽到这支队伍的战队被戏称为可以“保送晋级”。 最终,FLY与Gen.G战至决胜局,贡献了整个赛段最精彩的比赛。在韩国记者Ashley Kang发起的“历届最令西方观众兴奋的四分之一决赛”投票中,这场以45.9%的比例成为最受欢迎的选项,仅次于2018年G2与RNG之间的对决。 (图源:微博@英雄联盟赛事) 或许这就是世界赛的魅力,一些许久不关注电竞赛事的老观众,也会在世界赛的时候短暂地回归一下。赛区风格的碰撞,BP理解的博弈,精彩的比赛内容……在无关胜负的观赛过程中,似乎更能让我们找回最初爱上电竞的原因。 一项赛事的“自救” 人们需要“全华班”夺冠,除了观赛多年的情结之外,也来自于对这一游戏未来的担忧。作为一个国服已经上线了13年的“老游戏”,生命曲线早已走到了下坡路,还能持续多久谁也没有答案。 而今年也是英雄联盟赛制改制的一大分水岭,从明年开始,全球赛事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1月1日晚,拳头官方发布了对2025英雄联盟电竞赛事的展望。除了公开加拿大和中国成都作为2025年季中冠军赛和全球总决赛冠亚军赛的地点外,更重要的是无畏征召模式的全面引入,和3月份加入的新赛事。 公告显示,全新的国际赛事First Stand时间定在各大赛区赛季开始前,为“点燃赛区战火、考验新创意而生”。此外,率先在LPL夏季赛登场的全局BP模式,也将在明年成为适用五大赛区(LPL、LCK、LEC、美洲LTA、亚太LCP)的普遍规则。 (图源:微博@英雄联盟赛事) 就在几天前,LCK也已经宣布了明年将启用的全新赛制。将沿用了多年的“春夏赛季”彻底取消,合并为一个联赛,并在联赛之前引入新的杯赛,杯赛积分不计入联赛,主演目的是以职业选手的视角解读新赛季的游戏内容(与First Stand目的类似)。 LPL配合新赛事的调整尚未公布,但早在今年夏天,LPL就已经引入了无畏征召模式,还将自2019年开始沿用的全赛区单循环赛制弃用,改为定组赛双循环+抢位赛的全新赛制,旨在提高强队与强队碰撞的概率,并因此提升比赛的对抗性、赛果悬念和观众的观赛体验。 (图源:微博@英雄联盟赛事) 从观众的反馈来看,不满意的声音似乎居多。预想中强强对话的概率虽有增加,但定组赛的双循环机制让赛事重复性变高了,“弱弱对话”的概率也同步增加;另外,由于无畏征召模式仅在BO3被引入,预想中的“可以看到更多新英雄”的画面出现得也不算多,再加上中路AD的版本,大部分选角仍然极为固定和常规。 但改变总是好事。今年以来,拳头官方已经数次对英雄联盟赛事进行调整,3月 15 日,官方发布的《对英雄联盟电竞策略的调整》一文中,就宣布了全球收入池(GRP)的创建,以及对于电竞游戏资产内容的重视。 随后在《英雄联盟电竞赛事:为了更光明的未来》中,则公开了一系列赛事相关的调整举措,其中包括全新的赛区划分:除了LPL、LCK和 LEC,原有的几个赛区将被按照地域统一合并为美洲赛区和亚太赛区,过去四大赛区之一的北美赛区(LCS)将被划入美洲赛区。 (图源:微博@英雄联盟赛事) 去年世界赛,沿用了多年的小组赛双循环改为更紧张刺激的瑞士轮,今年,拳头官方又对各大赛区及整体赛事布局进行了改动。自2017 年后,这是英雄联盟电竞生态首次迎来大幅度的调整。 回到本赛区来看,对热度的担忧也贯穿了2024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舆论场上就会出现对“LPL热度”的集中讨论。 去年明星选手所在的战队比赛,基本 B 站播放量都能轻松破百万,但今年The Shy休赛,多数战队被“青春风暴”席卷,播放量破百万并不容易。反而是虎牙主办的、有不少退役选手参加的“老头杯”热度走高,造梗颇多。 (图源:微博@LGC传奇杯) 不过数据证明,至少目前为止,英雄联盟赛事在端游领域仍然位居头名。根据Esports Charts统计的历史上观看时长最高的电竞比赛(不包括中文流平台),位居前六的均为LOL世界赛,其中S11世界赛位列首位。 因此,谈“自救”或许还为时尚早,英雄联盟仍然是电竞行业的掌舵者之一。至于这些调整举措,能为赛事关注度带来多大的提升,在今年的失败阴霾下,还需要继续观察。 被放大的情绪 “五个中国人”在全球总决赛上的胜利,对LPL而言至关重要。 LPL的粉丝的“抗韩”情绪,几乎伴随着赛事而诞生,并一直延续至今。本次闯入决赛的T1及其中单选手Faker,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很多中国LOL玩家心里的“梦魇”。这次决赛,是LPL首次在面对T1总决赛的BO5中拿下两小局。 (图源:微博@英雄联盟赛事) “全华班”的胜利,就是这种情绪催生出的极致梦想。2013年,UZI率领的RYL战队在决赛被SKT以3-0击败;2019年UZI及其所在的RNG战队未能出线,也和小组赛两败SKT有关。 此前代表LPL赛区夺得S赛冠军的三支战队IG、FPX和EDG,队内都有两名韩援,“三个战队凑不齐十张身份证”。在中单位置更是全部都是韩国选手,被看做是在该位置上赛区层面的整体落后。更何况,自2021年EDG夺冠后,连续两年冠军都落入LCK之手。 2023年对LPL而言同样并不容易,先是在亚运会半决赛上0-2不敌韩国队,又在世界赛上集体表现不佳,先后输给T1。因此,BLG承载的既是一个赛区“重铸荣光”的愿景,也是大众对于“全华班”的期待。在“抗韩情绪”达到顶峰的此刻,这一场比赛甚至将决定无数玩家和观众的去留。 (图源:微博@英雄联盟赛事) 早在2018年季中冠军赛上,RNG以3-1击败来自LCK的KZ夺冠时,解说米勒在台上说:“一位著名上单说过,四个中国人赢不了,但是五个中国人,一定能赢!”而当全华班在S赛中屡屡折戟后,“抗韩”更是几乎成为全民情绪——既外化于赛区之间的比赛中,也内化于赛区内部对外援选手的舆论态度上。 在中国讨论电竞,从来无法和爱国情绪切割,学术界已有不少针对“电竞爱国主义”的研究。一方面,电竞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被赋予了与传统体育项目类似的国家政治意义;另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对电子游戏和竞技的态度转变,也为这种爱国情绪提供了支撑。 杭州亚运会电竞金牌(图源:微博) 而在情绪背后,还有很多更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伴随着S14的进行,IG重组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JDG的AD选手Ruler官宣离队:每年转会期都是如此,有队伍砸钱进场冲击更高的位置,也有的选择转移俱乐部重心,启用性价比更高的“青春风暴”。 当然,电竞行业的入场券持有者早就易主多年了,“富二代神话”已成往事,只有具备充分、健康现金流的公司,才拥有坐上牌桌的资格。今年进入世界赛的四支队伍背后,站着的就是bilibili、滔搏运动、李宁和微博四家公司。 花钱的队伍很多,但冠军始终只有一个。无论多少银河战舰的出现,T1和Faker还是完成了他们的五连冠。 “全华班”的梦还在继续,但追梦的同行人还剩几何?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4 08:34:39文|杨睿琦 编辑|刘南豆 万圣节已经成了年轻人的“限定发疯游乐场”。 和海外以“扮鬼”为主的万圣节风俗有所不同,在国内,万圣节成了“网络热梗”的线下展演地。今年,万圣节的话题热点从上海来到了杭州。距离万圣节还有一周时,杭州中山北路就已经聚集着五条悟、猪猪侠、辛普森以及大量“黄磊”“何炅”还有炖也炖不过来的“豆角”。 游乐场也成了万圣节的重要参与方。在环球影城等海外实景乐园IP仍然在保持“扮鬼”传统时,欢乐谷已经邀请了寇振海、杨雪、向佐、林一等明星来到现场,还原一些经典角色的装扮,并与游客们现场互动,这一娱乐形式又让万圣节以“梗”的形式反作用于互联网,进一步将万圣节的热度推高。 寇振华 杨雪 向佐 林一来到欢乐谷(图源:微博) 万圣节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带来的不仅是新奇与娱乐,还有属于年轻人的自我表达与可被挖掘的商业空间。 想你的“疯”还是吹到了万圣节 早在万圣节前一周,上海欢乐谷、杭州中山北路、武汉黄陂南路等地就已聚集大量年轻人,一起“线下发疯”。 顶级IP还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这也是比较常规的操作,只有“40%的微疯”。人们穿着精心准备的装扮,尽力还原自己喜欢的经典角色。 十米一个神奇女侠,转角又是蜘蛛侠,各色超级英雄魅力不减。五条悟、猪猪侠、辛普森、巴斯光年也是年轻人们热衷cos的对象。 (图源:小红书@睡觉不带眼罩(重生版)) 国内IP则依旧是《甄嬛传》《回家的诱惑》《武林外传》拔得头筹。剪秋、雍正并肩而立,华妃、余莺儿谈笑风生;洪世贤和艾莉上演”街头对打”,品如和佟掌柜则走向事业巅峰。 “明星名人”们也是必不可少。去年有cos那英的街头版“这英”,今年就有cos金星、杨丽萍的“银星”“羊丽萍”,二人还现场点评余莺儿的昆曲表演,还有“向佐”大战“特朗普”,“听泉鉴宝”现场PK“蔡徐坤”。 而最引人注意的,当属最新的热梗“黄磊何炅吃豆角”。由于二人在综艺《向往的生活》中的表现最近引起网友疯狂讨论,现场的“黄磊”“何炅”不比超级英雄们少,甚至还有人cos起了豆角,穿着巨大的豆角玩偶服,身边人则在尽力开“煮”,与之伴随的,是此起彼伏的“谁说这豆老,这豆太棒了!”的声音。 cos豆角(图源:小红书@阿禧禧) “杨幂”和她的华为三折叠也抢尽风头。人们将一块大纸壳折成三面包裹身体,戴着杨幂表情包打印而成的面具,在街头大笑喊出那句“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的广告语。 比这更抽象的,是人们将对美食的无限热爱转化为cos的灵感。上好佳、溜溜梅、魔芋爽都成了今年街边的奇景,三三两两的年轻人们披着产品包装制成的衣服热闹合影;另一边则是coco、瑞幸、蜜雪冰城线下大战;就连巨峰葡萄与晴王葡萄都有人cos,人的身体被套在紫色、绿色的巨大球状服装里,一晃眼真让人以为是两串在街上行走的葡萄。 cos葡萄(图源:小红书@小便人群风景画) 抽象的风越刮越烈。有人将伊利纯牛奶包装改造成“纯牛马”,搭配憔悴面容让“打工人”再次成为话题中心。还有人一身便装站在街头,身上贴着“根本不用cos往那一站就是穷鬼”。 大学生们则将“2025考研政治终极预测四套卷”打印出来贴在身上,用卷子“套”住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cos向太被警告不同,今年有不少明星自己下场cos自己,和大家玩在一起。 比如向太的儿子向佐。由于在电影《门前宝地》中的“抽象表演”,向佐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一把,其用手指挡脸的经典姿势也引起不少网友模仿。今年万圣节,向佐来到上海欢乐谷,cos起了自己,不但还原经典手势,还和“李小龙”现场互动。 向佐来到欢乐谷(图源:微博) “童年阴影”江玉燕的扮演者杨雪也来到现场,古装造型让网友们直呼直呼“那个女人又杀回来了!” 《情深深雨濛濛》中陆振华的扮演者寇振海也来到线下,还原剧中装扮,一身长衫,手握皮鞭。除了还原剧中经典戏份外,寇振海还现场“热舞”,和观众互动,这些视频片段也迅速在短视频平台爆火,人们纷纷调侃,“怪不得不让依萍去大上海跳舞,原来自己在这跳上了”。 从万圣节到万梗节 国外万圣节吓人,国内万圣节玩梗。 这一源于古代凯尔特民族萨温节的节日,最早仍是与死亡紧密关联。那时候人们相信,故去之人的灵魂会在11月1日,也就是凯尔特新年之际回到生前故居地,寻找活人以此寄生。 为了不被亡魂找到,人们或戴上面具或化妆来掩饰自己的身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现代万圣节的装扮活动,主要流行于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地区,小孩子们会在这一天装扮成各种样子,按响邻居的门铃,大叫:“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主人家也会“乖乖配合”,送给小孩子们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礼物。 大人们则会在家门口摆上骷髅骨架、南瓜灯,喝上一杯热苹果西打,吃上一口焦糖苹果,再打扮成《剪刀手爱德华》或《月光光心慌慌》里的角色模样,走上街头来上一场狂欢。 今年美国万圣节,早在十月中,纽约上东区的贵妇们已经开始在联排别墅门口摆上成堆成堆的南瓜,悬挂在窗边的飘荡的幽灵,以及放在门口和真人等高的会掉头的巫婆。芝加哥则是开启了盛大的万圣节游行,各路“妖魔鬼怪”组成方队走上街头,同时带来打击乐、火球秀等各色表演,观众则列在两边,举起手机记录。 芝加哥万圣游行(图源:小红书@its_Angle) 如果说国外的万圣节更多表现为家庭这种“小活动”以及“街头游行”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官方“大活动”,那么国内的万圣节更像是一场居于其中的,属于群众的狂欢。 从这两年的万圣节来看,国内万圣节的“群魔乱舞”,更像是一场互联网热梗的线下展演。哪些梗最火,哪些IP最经典,万圣节街头一看便知。 比如今年被cos最多的“黄磊何炅吃豆角”“杨幂三折叠”“向佐手势”都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无数网友模仿、调侃的热梗,去年李佳琦一句“哪里贵了”至今还有人带着李佳琦表情包面具,手中举着眉笔,在上海,涩谷街头模仿。 cos李佳琦(图源:小红书@葡萄明天熟(cpa备考中)) 《甄嬛传》《武林外传》也是在年轻群体间极具影响力的IP,近些年来随着怀旧潮、解读潮的兴起,更是迎来了IP发展的第二春。 而这些“梗”与IP或许在互联网上是独立的,但来到三次元的空间里,便又有了碰撞的机会。比如今年cos金星、杨丽萍的“银星”“羊丽萍”与cos《甄嬛传》角色的“这英”“剪抽”梦幻联动,周围竖起的手机屏幕将线下的这出戏,又传播回互联网世界,创造更多的“梗”,不少网友都感叹,今年往街边一站,感觉像短视频段子轮流上演。 cos角色梦幻联动(图源:小红书@拔丝光年) 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不仅有梗,还有一批新红人。 早在2022年,B站UP主@花小雕的一条《万圣节人类图鉴》视频就收获200万播放量,迅速涨粉;连续两年cos《甄嬛传》安陵容一角的小红书博主@陈研志,今年也被邀请至欢乐谷,上演“安陵容完璧归赵”戏码;模仿那英的“这英”在抖音、小红书吸引三十余万粉丝;cos金星、杨丽萍的“银星”“羊丽萍”也在小红书发布二人模仿金星、杨丽萍当年斗嘴名场面视频, 吸引不少粉丝点赞;cos《甄嬛传》剪秋一角的“剪抽”也在小红书上开设个人账号,分享cos前过程及花絮。 本土化与商业机会 这些凭借万圣节走红的模仿者们,除了模仿表演惟妙惟肖,更重要的一点是是踩中了当下年轻人们在万圣节解构内容,表达自我的需求。“穿上的是衣服,卸下的是伪装”,流行于社交媒体上的这句话可以精准总结。 万圣节原本流行于英语地区,最近几年才在国内的社交网络上爆红。在万圣节走上街头的人们,不仅能体验一把外国文化,奇装异服走上街头,给自己平凡的日子找点乐子,还能在一副新皮囊下,展现另一种自我。 而在这样一个场合,人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处舞台,可以通过模仿、cos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万圣节cos(图源:小红书@Hello迪迪) 其实在光怪陆离的“百鬼夜行”之外,这两年更能引起大众讨论的其实是对社会现实的“cos”,人们通过伪装在输出真实。 比如cos李佳琦,用嘲讽的语气说出“哪里贵了?”“反思一下是不是不够努力?”的路人们;频频出现的一脸疲惫,画着浓重黑眼圈的“打工人”“牛马”;用一套又一套卷子套在自己身上,cos考研试题的大学生们;以及今年装扮成硕大卫生巾,走上街头呼吁拒绝“月经羞耻”的女生们,都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与表达。 年轻人对万圣节的喜爱也吸引了品牌和线下娱乐场的注意。邀请cos安陵容的小红书博主@陈研志的是闲鱼。今年闲鱼和欢乐谷展开合作,10月25日至10月29日,在深圳、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襄阳等地寻找1500个玩梗王免费入园,@陈研志就是其中之一。在其视频中,闲鱼在欢乐谷中准备了大型线下装置,还设置了游行花车,“梗王”们站在花车上与现场观众互动。 (图源:微博) 作为近几年万圣节的“C位中心”,欢乐谷也动作频频。早在万圣节预热阶段,欢乐谷就在短视频平台着力“推销”自己的各色帅哥,尤其天津欢乐谷的帅哥互动视频大为出圈,让不少观众注意到了这块娱乐新场域。 而在万圣节当周,欢乐谷在为游客提供素人活动的同时,还邀请了向佐、寇振海到现场与大家互动,这些明星的到场,再一次强化了线上梗来到线下的火爆程度。 寇振海在欢乐谷(图源:小红书@理理我嘛) 对于国内的游乐场来说,常年处于无法像环球影城、迪士尼一样借力经典影视IP的痛点中,盖因国内影视行业能形成IP效应的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因此,通过寻找饰演过大众印象里经典角色的小演员来现场cos,是一种用尽可能低成本实现弯道超车,把自身社媒声量最大化的有效路径。从今年万圣节在年轻群体中的火爆程度来看,足以表明其有非常强的可商业化空间。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两面性。当一个与死亡、恐惧有关的外国节日在国内被消解、解构,进而成为自我表达与商业变现的新场域,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意味着机会与内容的新生。 参考资料 1.头图图源:@Hello迪迪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3 08:27:57文|李欣媛 编辑|刘南豆 《想见你》过去四年了,许光汉的红还在继续。前不久有台媒报道,许光汉将有望出演漫威电影《尚气2》,如果这一选角确定,许光汉将迎来自己事业上的“三连跳”。 《想见你》之后,许光汉先是从台湾市场发展到了大陆市场,之后走出国门,相继参演日本电影《错过你的那些年》和韩剧《无路可走:轮盘赌》,如今更是被好莱坞相中。 从许光汉的职业路线中不难看出,东亚演员的上升路径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方式。 《想见你》剧照(图源:豆瓣) 不同于早年好莱坞与欧洲三大的传统电影造星方式,流媒体的出现,让巨星更多发迹于剧集领域,而流媒体塑造的全球市场,又更轻松地加速了艺人的全球影响力。Netflix、Disney+等头部流媒体近些年明显倾向于东亚,更是让不少东亚流媒体巨星涌现。 在流媒体的助力之下,一批东亚演员正在交流互换,以此拓宽自己的市场影响力。日本演员坂口健太郎出演了韩剧《爱过之后来临的》,台湾演员林柏宏确定出演韩国名导朴勋政的新片《悲伤热带》,韩国丁海寅也在积极讨论下一部日剧作品。 这种“换乘时代”看似热络,却也潜藏着危机。东亚各国的影视环境在流媒体泡沫+疫情影响的冲击下,制作环境普遍陷入困境,共享顶流只不过是当下最稳妥安全的制作方案。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合拍风潮席卷大陆市场 早些年,东亚的主要阵地在大陆市场。港台、日韩受限于本土市场的发展空间,不得不积极拓宽资源,于是,东亚明星更多借助合拍的方式进入大陆市场,拓宽星途。 八九十年代,琼瑶把自己的小说《六个梦》带去大陆拍摄,在大陆取景的同时也启用了不少大陆演员,为之后两岸合作开了一个好头,带动了台湾制作的电视剧到大陆取景的热潮。 《六个梦》系列电视剧(图源:豆瓣) 与此同时,同属于大华语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开始抢占大陆市场,《东游记》《奔月》等作品相继登陆国内卫视。 大华语区得益于相同的语言环境以及相似的文化背景,无论是演员还是故事都能快速进入大陆市场,彼此之间的合作并无太大隔阂。相较而言,有着不同语言的日韩,只能靠引进剧带来市场影响力的扩散,《东京爱情故事》《冬季恋歌》等作品影响了一代大陆观众。 《东京爱情故事》《冬季恋歌》(图源:豆瓣) 不过日本更多依靠动漫行业,其影视作品并没有对大陆市场有着近一步的影响,反倒是韩国加大了“韩流”战略。2000年,韩国政府成立影音分轨公司,对韩文翻译为外语和产品制作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这项政策直接促进了韩国音像制品的出口,“韩流”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 《公共外交季刊》提到,针对“韩流”在中国市场的情况,韩国政府推出了“先占战略”和“‘韩流’培育方案”。2001年底,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发表了《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提出了将“韩流”市场分为“深化”“扩散”和“潜在”三个等级,即先抢滩中国市场,进而以中国和日本为跳板,打入国际市场。 不同于日剧单一性出口策略,韩剧尝试进行合拍,不少韩流明星开始入华发展,张娜拉、秋瓷炫、蔡琳等韩星出演了大量的中韩合拍剧。 《回家的诱惑》(图源:豆瓣) 当时的合作作品,主创人员之中不乏海外的制作力量,其成熟的商业制作经验弥补了当时大陆文化领域向市场经济转型时的不足。不过,彼时之间的合作,更多是一种人才、制作的单一性补给,并没有达成一种互惠共通的融合。 在2016中韩电影论坛上,执导过《奶奶强盗团》的韩国导演姜孝镇曾分析中韩影视合作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演员输出和相互取景为主;第二阶段技术合作开始成为中韩合拍的主流;第三阶段输出创意、模式和剧本;第四阶段,中韩影视进入真正的资本和市场的深度合作。 从浅层的资源供给到后续的资本交融,逐渐加深的合作关系给了大陆市场学习的机会,培养了一批创作人才,建构起了自己的影视工业体系。 当时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大陆地区已逐渐成为华语电视剧市场出价最高的地区,也就是说,大陆已经成为华语剧最大的资金来源地与收益回报市场,在跨境合作中,大陆已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单独投资方或者主要投资方,客观上减少了境外机构在合作中作为出品人的机会。 大陆市场满足了自给自足的创作环境后,想要进入其中就变得难上加难,尤其是当大陆有了自己的巨星资源,海外明星的影响力便大幅下降。 2016年之后,“韩流”影响退潮,国内IP版权交易进入高峰期,大IP时代的到来,让一批大陆的流量明星成为了市场的“御用主角”,甚至大陆艺人的影响力开始辐射到了整个东亚地区,进行反向输出。在海外最大的亚洲影视资讯网站MyDramaList,大陆艺人杨洋、肖战等位列最受欢迎艺人名单TOP。 流媒体打通“国界” 早年间,东亚地区的影视合作关系更多依靠电视台的采买,推进海外作品的传播,这种影响力的扩散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2003年在韩国已经创造收视奇迹的《大长今》,直到2005年才有机会在湖南卫视播出,大陆观众认识和了解到李英爱时,李英爱已经进入隐退期。 而合拍模式,需要明星艺人有更多爆款的堆叠,不断积累当地性作品获得观众的认知,但爆款总是存在偶然性。同样在华闯荡的韩星中,张娜拉凭借《刁蛮公主》迅速获得市场认知,而凭借《爱上女主播》来华拍戏的金素妍,《大清徽商》《就像美丽蝴蝶飞》两部戏没有激起一点儿水花。 《刁蛮公主》《大清徽商》(图源:豆瓣) 在电视台时期,东亚巨星的流动性往往受限,艺人的发展依托一部火遍整个亚洲的作品,维持住影响力是充满挑战的事情。直到流媒体的出现,加速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性和融合性,也加快了明星的上升速度。 流媒体的运作模式有别于传统电视台,无需借助实体介质,通过数字发行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内容的传播,这种运作模式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内容发行,同时拓展了发行范围。 以Netflix、Disney+为首的流媒体巨头为了扩大用户规模,获取更多元的原创内容,渗入到全球各地。它既推翻了当地的电视台模式,让流媒体成为细分市场主流,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间模糊了国界的隔阂,加速了作品的流通性,拓展了市场边界。在Netflix的热门排行榜中,经常会出现一部作品同时登上几个国家的热门排行榜。 Netflix每周国家/地区排名前十位剧集 在这种情况下,明星的知名度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无国界打开。《鱿鱼游戏》《黑暗荣耀》等剧集火热之后,李政宰、宋慧乔的市场影响力瞬间扩大,而《想见你》也在上线wavve、Netflix等平台后,扩大了许光汉的知名度。 而且,随着内容市场竞争激烈,观众审美跃升,单纯地选择一个艺人来进行“双簧”表演,已经不再现实。为了更好实现作品之间的融合,当下的“合作”更倾向于为明星量身定做,力求保证故事中角色的契合度。 在韩剧《无路可走:轮盘赌》中,许光汉饰演的角色并没有设置成韩国人,而是一个外来的国际杀手,同样,坂口健太郎在韩剧《爱过之后来临的》中饰演的角色,就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这种融合性的创作,更符合艺人的表演习惯,也给予了他们特色性角色塑造机会,令其自身魅力不会减损。 左:《无路可走:轮盘赌》许光汉剧照 右:《爱过之后来临的》坂口健太郎剧照(图源:豆瓣) 艺人的全球影响力从此开始不再依托于国际影展、好莱坞商业大片的传播,流媒体作品自身的传播便可以建立艺人的世界影响力。 不知不觉间,往日的造星梦工厂好莱坞也要折服于流媒体的强势,只能从被动的接纳变成主动的迎合。 在融合中分散 除了得益于流媒体改变了发行规则之外,客观环境的变化,让东亚影视产业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不得不出此下策。 当大陆市场迅速崛起,自给自足完成了市场的生态化运作之后,港台、日韩失去了最大的市场,只能相互渗透,以此扩充自己的市场容量。 流媒体加速了这种渗透,却也无形之间,影响着当地的影视生态。毒眸之前在《韩国影视要被Netflix搞垮了》一文中曾分析道,流媒体靠着砸钱高调入场,让韩国影视行业制作成本水涨船高,而流媒体平台容量有效,导致大量作品挤压,不少制作公司在“经济泡沫”中面临倒闭。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韩国,日本、台湾也面临着相似的制作困境,当地影视制作环境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疫情影响更是加快了流媒体的“侵略”速度,各地的影视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陷入颓靡状态,左右夹击之下,东亚的制作公司普遍如履薄冰。 在这种背景下,制作公司亟需更广阔的市场获得生存空间,更需要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而选择具有东亚影响力的流媒体巨星最能给予制作平台“安全感”,既能保证受众接受,也能获得投资机会。 据韩媒报道,《无路可走:轮盘赌》播出后,许光汉饰演的“Mr. Smile”受到广泛关注,制作公司制作公司STUDIO X+U表示正与综合内容IP创业公司The Origin合作为“Mr. Smile”策划与开发全新世界观及故事的衍生IP。 《无路可走:轮盘赌》剧照(图源:豆瓣) 未来流媒体打造的巨星,其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这也让制作公司对流媒体巨星的依赖越来越强。当制作倾向显现时,对艺人市场而言,挑战也随之而来。普通艺人不仅要跟当地头部艺人争夺资源,还有整个东亚的头部艺人,这使得当地演员市场的资源进一步缩减,生存空间艰难。 尤其是现如今,全球普遍陷入创作荒,流媒体爆款几率大减,作品无力供给的情况下,艺人更是失去了成长环境,这也让流媒体巨星越来越稀缺,于是制作方更依赖头部演员,形成恶性循环。 可见,流媒体模式带来的影视环境变革仍在继续,其弊病和益处仍需分析观察,一套新的影视规则还在探索之中。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DomoreDumou),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4-11-12 08:20:17